53镇北王(2 / 2)
他们君臣之间的通信往来还算频繁,北境的安危乃是邕国的重中之重,庆元帝的想法也正是他们镇北王府的累代夙愿,若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于国于民都是百利无一害的大功绩。
只是当下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裴昭去权衡。
一来蒙国人善战,又是马背上讨生活的民族,骑兵实力不容小觑,加之蒙国人生的高大威猛,近战搏击反面,爆发力也很惊人。
这么多年来,裴昭为了提升军队实力,不止一次召集军中将领分析蒙国的优势与劣势,并根据他们的特点不断调整军队的训练方案,尽量做到各方位周全,镇北军因此实力大增,连蒙国大王都忌惮不已,只敢小打小闹恶心人,却不敢大肆来犯,两国倒是相安无事多年。
只是蒙国大王年迈,从密探传回来的消息可知他近来身体越发不行了。
储君虽定,可底下的儿子一个比一个有野心,并不服气,暗地里争的你死我活,尚未分出胜负。
不过他的几个儿子都想一块去了,都在盼着他早点死,好光明正大争权夺利。
裴昭分析过蒙国几个王子的情况,论打仗,乌木拓王子在几人中最英勇好战,行军布局有自己的见解与能耐,不过他为人自负,刚愎自用,此乃行军大忌讳,若只是乌木拓自己,并非没有突破的可能,偏偏他身边跟了个充当智囊的病弱弟弟巴塔,此人智多近妖,有一半邕国的血统,投奔乌木拓前日子过的还不如普通贵族。
许是身体的原因,巴塔很少出现在人前,裴昭也只是偶然间得到消息,知晓他投到了乌木拓的麾下。
一个好用的脑子,一副强壮的身体,他俩凑一块,裴昭想安心都难。
蒙国那边是其中一忧,另一个忧虑也是邕国这边的。
镇北王府手握重兵世代镇守北境,当今圣上是明君,又与先王有儿时的情谊,自然信重王府,明白王府的忠心。
可圣上年纪也不小了,而今正是储位争端的重要时刻。
裴昭十五岁赴北境接手王府及镇北军,这些年一心扑在军务上,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顾不上,上京千里之距,很多事只是听个消息,排行三以后的皇子他根本不认得,至于大皇子和二皇子,不堪重用,想来圣上也不会选他们为储君。
镇北王府只忠于君王,不参与储位之争,只是北境安稳后,若新帝不如当今圣明,觉得北境无患,裴家继续留在北境也没有用,从而忌惮王府手中的兵权该如何?
兵权想要就还回去吧!又不是非要不可,忧就忧在裴家在北境经营已深,大军又以“镇北”命名,新帝不容裴家王府,恐怕也容不下军中其他能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裴昭明白自己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裴家,还有军中许多人的家庭。
他们依附于镇北王府,王府一出事,即便裴昭有心周全,也免不得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以后的官途也不可能顺畅。
邕国之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这边空了缺,立马就有旁人顶上。
“皇命不可违,万民生途不可阻,北伐斩断敌国威胁势在必行,且走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