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161章(2 / 2)
成妃用绢子擦了擦脸颊,半抱着委屈道:“真感觉连春风都是冷的,吹得脸颊发疼,抹了上好的脂粉都不管用。”
平贵人偏是往成妃的痛处戳:“皇上今夜和接下来的一个月,肯定都是去瞧新人妹妹们的,姐姐你打扮这么活色生香,是给谁看呢?”
成妃被这话一气,反而让自己的内心强韧起来了。
她倔强地一扶缀着流苏的精细翡翠钗子,坚毅道:“本宫就是孤芳自赏,也比那些不敢打扮、自己长了新人妹妹们的老人们强。”
“都少说几句吧!”惠妃总言道,“大家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才姣好,只要把心向这皇上,恩宠雨露总会有的。”
说罢,惠妃起身,“各位妹妹,不如一同去御花园逛逛吧?世上没有永生花,大自然造出来的花却是稀罕着人去赏的。”
“还是惠妃姐姐心态好。”荣妃第一个追随,“咱们看花,也就多了个‘争艳无用’的理儿。人与花相似,垂怜皆自求。”
成妃渐渐熟了心,赔笑道:“先看花再看新人,这心里头的确是好受些。”
“走吧??”
惠妃向外,其它各宫的嫔妃们也一并跟了上前。
*
钮祜禄氏从“皇贵妃”晋升为“大清国皇后”的正式大典之日,皇宫之内,喜气洋洋,声乐高奏,一派朗朗庆贺的景象。
后宫之中,各宫主位都是已经准备好了贺礼和道喜的话,就等着册封皇后大典结束以后,恭迎中宫之主凤驾归来,齐齐在坤宁宫外向皇后娘娘行三跪三拜之礼。
康熙皇帝站在太和殿门口,英姿风发,睥睨天下。
他的侧臣纳兰性德,此刻正奉命站在阿玛明珠身边,与其他诸位朝廷命官一同,见证“立后大典”的始末。
要问康熙皇帝心中在想什么?
他不是追思先皇后赫舍里的好,也未满怀对新皇后钮祜禄氏的期待,而是将脚下的一片人潮和阵势,假想成了自己彻底剿灭了三藩之后的庆功大典现场:
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司礼大太监的九威节鞭高甩、众人仰望着九五至尊……声之震九天,皇威无穷;炮之入苍穹,天子威赫;鞭之动乾坤,江山万年;群臣之折服,帝王功在千秋。
??朕的宏图伟业,远比大清国再添一位国母重要。
??朕的雄心布武,胜过大清后宫百花争艳度春宵。
康熙皇帝看向纳兰,君臣的眼神正好交汇。
静默之中,他问他:纳兰你说,朕今日威风吗?
会意之处,他回应他:皇上日后站在这里,会远远比今日更威风!
红色的地毯仿佛不见尽头,由远及近的人影却越来越清晰。
??钮祜禄氏。
康熙皇帝在心中念了一遍新皇后的姓氏。
??朕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脑海里只剩下一个自己为你挑选的封号:昭。
康熙皇帝觉得可笑,可笑之人,是他自己。
击鼓之声,由缓转中,由中转快;
长角之音,由短转中,由中转长;
长鞭之速,由慢转中,由中转速。
康熙皇帝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仔仔细细感受着这一切。
往事却是慢慢交织在胸中:
之前迎娶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嫡妻,朕还不算是个成年男子,只将规矩都记在心中,从头到尾履行了一遍,没出意外没出错,就算作是礼成了;
赫舍里封后那一日,也是在三月份,她年纪小却稳重,她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朕身边,与朕执手、与朕盟约、与朕各自承担“治理天下”和“母仪天下”的责任。
那一天与今日的不同,仅仅是朕身后已经没有太皇太后吗?不是。
一切早已时过境迁,不负可追;烟云易散,指尖流沙,难以握就。如斯矣。
康熙皇帝向前迈步一步,准备迎接新皇后。
新皇后在距离康熙皇帝约一百米处而跪,端仪道:
“臣妾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承泽天恩,即位中宫,母仪大清,必谨遵太皇太后教诲、谨记后宫宫规,恪尽职守,与六宫共同为皇上分忧、为大清尽薄力。臣妾叩谢天恩,叩谢皇恩。”
复向康熙皇帝伏地一拜过后,新皇后起身,顺着左侧阶梯登上太和殿正门,站到了康熙皇帝右侧。
礼部尚书站出来,高朗道:“臣等恭祝皇上皇后,同盼大清国运昌盛!”
司礼大太监秦三德拖长了调子,大声道:“百官行跪礼??”
百官齐声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司礼大太监再度大声道:“百官行叩首礼??”
众文武齐齐向康熙皇帝和新皇后叩头三次,“帝后同心,大清万福;帝后永结,江山永固;帝后白首,长长久久。”
司礼大太监最后一度高喊:“百官礼毕,兴??”
纳兰性德也在异口同声中,说出了:“恭喜皇上恭贺皇上,恭喜皇后娘娘恭贺皇后娘娘。”
康熙皇帝携手新皇后钮祜禄氏,面向百官。
“朕,中宫有主,与新后一同各主内外,唯愿四海升平、天下安定、万民同乐。朕,深感新后钮祜禄氏贤德,择其令主坤宁,尔等众臣,需竭力尽己之能,多为能为之事、多做能做之举,以清正之身立朝堂,让朕殿上无忧,后宫谐好。”
新皇后的册立大典,就是在康熙皇帝的这番话中迎来了最高潮。
这对天子而言,是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