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蛛丝(1 / 2)
吕绍这一案,有一个晏泠音一直想不透的点,那便是他和殷若瑾的关系。
吕家不富裕,连住处都狭小阴湿,可院中却栽满了花木。她那日粗粗一瞥,还能认出几株堪称名贵的花种,要养护它们不只要花心思,更要花银子。殷若瑾爱花,当年也是在赏花时节同吕绍相遇,但莳花弄草这种闲雅之事,对吕绍微薄的俸禄而言,实在是太奢侈了。
再如吕家厅堂里挂着的那幅画,每一笔都描摹得极尽细致。那是缠裹着情思的画笔才能画出来的神韵,她能肯定,早在画者落笔前,就已经用目光将画上的女子勾绘了千万遍。
她还记得,十五年冬日,向来没缺过半堂课的吕绍忽然连请了十日的假。那一年冷得厉害,殷若瑾着了寒发了热,吕绍日夜不休陪着她,请大夫、抓方子、替她擦洗降温,都是他一个人做的。时近年末,银两周转不来,吕绍把他视若珍宝的字画都贱卖了,贩子知道他急用钱,变着法子压价,而他应得干脆,没有一丝不舍。
旁人或许会说,他对殷若瑾好,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来讨好殷禹罢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他若真的生性凉薄,有攀附权贵之心,会躺在刑部的大牢里,冲她声嘶力竭地喊“那也得查”吗?
东云台学子虽众,真正得杜慎青眼的却也只寥寥。她不信杜慎会看错人。
而至于殷若瑾,应当也是对吕绍有情的。三年前吕绍在狱中被打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狱卒都以为他死了,将他扔去了坟场,是殷若瑾独自摸去了乱葬岗,一具尸体一具尸体地翻找,将还留有一口气的他背回来的。也是她四方奔走为丈夫筹谋,让他终于洗脱罪名,留得性命被外放出京。那已不是少年夫妻间的青涩好感,而是生死伴侣间无需言语的海誓山盟。
既然能耐得住贫贱,又相互扶持着跨过了人生的大劫难,他们两人何至于此?那句凄哀狠厉的“长与君绝”,分明是隐在“白首同归”的愿景之下的。四个字墨色太浅,笔力太轻,似乎吕绍并没想过让其他人看见。他不是要它变成决裂的宣言或恶毒的咒诅,而是要借它提醒自己,它是在他万般复杂的挣扎心境下,悄悄地写给自己看的。
就像……江渊然藏在纸笺背后的那两句一样。
他在外的潦倒颓唐,在狱中的狠毅倔强,一面对妻子用血偶,一面又哀切地求人救她,这些悖谬之处实在太过不合常理,简直像是两个人。
……两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