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之牧场(1 / 2)
自称辛明,言下之意便是不用明家女儿这个身份了。其实以什么身份同太后合作,她思考的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用“辛明”。
一则,刘太后不是武?,从目前来看,并没有要重用女官干预朝政的意思,而且就算是前朝的武皇,刚开始任用的女官也不过管的是内廷之事,即使刘太后效仿,要真正能走到实现她疏议举措那一步,也太遥远了。
二则,幸明这个身份也不算白丁,一篇传扬天下的檄文算是有些政治资产,派她去了黎州、邕州等边陲之地,没人见过她女儿身,又有辛明的名号,加上太后亲信的名头,行事终究比个无名小卒要便宜。
三则,明家女儿这个身份,同陈家尚有婚约,如今陈籍不知道发什么疯,不愿退婚,那自己不如金蝉脱壳,反正这笔烂账,三房有的是人愿意顶替她,替她完成这“两姓之好”。
刘太后听了她这话,不置可否,而是道:“你写的疏议,我看了,很有些意思,不过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太后觉得哪里有顾虑?”明新微追问。
“从长计议”这种推辞,她可不听,如果有顾虑,那就应当一个个解决,有些事情一“从长计议”,那就是“无期之谈”。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与桂林,因而西南之夷,不可不妨??这是从太祖起便订下的国策,若要改动,岂是小事?”刘太后淡淡道。
这话到时不算打太极,因唐朝之鉴,尽管大理国从太祖灭后蜀起,便频频示好,双方依旧没有达成番属关系,只有使者往来上贡赐还,面上算是和平。
=“此一时,彼一时,大娘娘觉得大理同辽人、羌人相比,谁的威胁更大?”
偌大一个国家,不可能不与近邻修好,而与北边的辽羌谋马政,不异于与虎谋皮。
刘太后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俱是蛮夷,当一并妨治。”
“话虽如此,但大娘娘有没有想过,自古以来,北伐颇多失利,南征稍得容易,这其中最大的差别,便在骑兵上。辽人、羌人俱皆善骑射,又据有燕云十六州、河西牧场,失地未能光复,因而我朝的养马地便只能龟缩在河北诸路??”
刘太后打断道:“马政之事,积弊甚久,非一蹴之功可得,眼下承平,不算是最要紧的事情,国计民生才是当务之首。我有意兴修水利,打算让克恒主抓,克恒祖上曾在后蜀住持修建渠道,颇有家学渊源,你若有意,可同他多加探讨。”
陈家祖上唐末入蜀,曾是后蜀重臣,等到太祖灭后蜀后,又招徕为转运使,文脉不断,确实有家学渊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