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6金殿审案(1 / 2)

加入书签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金吾卫在国公府书房搜到的密信。”

几名内侍上前,手中展开密信面向百官站着。

群臣骚动,碍于皇上在此,只敢在原位上指指点点。

“诸位若是看不清楚,尽可以上前来。”裴宁澄让开密信前的位置,最先上前的是几位御史台的人。

御史大夫陈芜看得最为细致,颇为愤怒,斥责道:“大逆不道,不忠不孝,此子该诛。”

“该杀,没想到平时温文尔雅的张世子居然如此狠毒。”

“难怪他想毒害荣安郡主。”

张冕到底年轻,听到这等辱骂脸色涨红,急忙要起身辩解,还未起身就被两边的侍卫大力桎梏住,其中一名侍卫在弯腰的瞬间轻声说道:“听大人的。”

如雷贯耳。

张冕才想起临行前裴宁澄的叮嘱,若要保住张家,不可轻举妄动,一切听他安排。

他黯然垂眸,咬牙听着耳边的辱骂,鄙夷之语,而同样跪在地上的安国公脸上毫无表情,好似这和他无关。

刑部赵侍郎看完密信,犀利点评道:“张公子的墨宝,赵某有幸得见,盛京里能写出这手好字的唯独张公子,要说这些密信是别人写的,还真是没人相信。”

他转而质问裴宁澄,“裴大人,如此证据,大理寺还不定罪,是在等什么?”

裴宁澄并未答他的话,又叫来几个内侍。

“这是昨日我命张冕在大理寺写的密信。”

说完,几名内侍依旧将这些昨日写成的密信展开给众人。

“诸位大人,可有对笔迹和墨宝多有研究的?”裴宁澄笑问道,“如若有,请出来。”

众人愣了愣,下一瞬便有两人出列。

两人皆着绯色官袍,同为弘文馆学士,一位叫高衡,一位名为吴尚。

裴宁澄抱拳道:“有劳高学士和吴学士。”

这两人同为明和三年的进士,饱读诗书,尤通文墨,擅书法,由他们两人来看再合适不过。

两人来到前排,高衡当先说:“麻烦内侍换个位置,让相同的信笺比邻而放。”

内侍们调整位置后,两人有默契地从两端开始看。

殿内肃静异常,一时只有两名大学士的脚步声。

这么看了一刻钟,高衡回头抱拳道:“下官愚钝,没看出有何差别。”

吴尚同样如此答。

有人高兴,有人愁,群臣看向金銮殿上的皇帝。

盛武帝眉眼沉肃,表情凝重,像是随时会发出天之盛怒。

裴宁澄反倒笑了笑:“两位大学士等等,昨夜我和大理寺众位同僚也如同两位这般看了许久,没找到纰漏之处,后来我们连夜做了个好物件。”

他顿了顿,从袖中摸出黑色匣子。

宁公公亲自下来接了匣子呈给武帝,武帝拿出东西,却是个发光的物件。

圆形,薄薄的一片,如同水晶般闪着亮光,薄亮的圆片上海装了个黑色长柄。

不只是皇帝迷惑,百官亦是不解此是何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