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7金殿审案(2 / 2)

加入书签

靖王含笑问道:“老师,你可有主意了?”

夏侯允颔首致意:“等程先生看完吧。”

张冕正要说话,被身旁的父亲拉住。

程君集看的时间比夏侯允要久许多,待他放下放大镜时已经近午时初。

他和夏侯云对视一眼,最后摆手请夏侯允先说。

“且慢。”裴宁澄朗声道,“为了绝对的公平公正,我恳请程先生先回避,待夏侯先生选出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信笺后,你再行选择。”

“来人,给程先生蒙眼。”

裴宁澄接着令手持信笺的内侍排成三排,夏侯允手上有三块写着张字的令牌,他缓缓踱步过去,将两块令牌置于第一排和第三批的内侍脚边,中间那一排没有令牌。

“众位同僚都看好了吗?”

裴宁澄扫了一圈殿内群臣,示意内侍收起令牌。

程君集重获光明,揉了揉眼睛后拿起令牌,毫不犹豫地走向第一排和第三排,中间一排依然是空着的。

盛武帝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裴宁澄,施施然重新坐上龙椅。

结果是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皇上,诸位同僚,夏侯允和程君集两位都认为这两份信笺是张世子所写,搜到的密信却不是。”裴宁澄用手压了压群臣的喧闹,“断案讲究真凭实据,大家稍安勿躁,不妨听听两位的断言。”

夏侯允出列,禀告道:“皇上,草民观这三份信笺都是在近日所写,绝不可能是一年前的字迹,如何甄别新旧墨宝,程先生会说,我就说说字迹的区别吧。”

“其人写字有自己的运笔方法,一笔一画皆是个性和风度,张冕是国公府世子,自幼饱读诗书,风度翩翩,可是幼年坠马伤了腿,因此他不习武,手上的力道轻,因此运笔飘逸灵动,一气呵成,每个字没有很重的着力点,如果不信,你们可以用此放大镜来看。”

夏侯允走到中间内侍那排,“唯独这些信笺上的字不一样,不得不说,伪造之人手法极好,精通文墨,学到了张世子的笔划精髓,只是他到底不是张冕,他用的力道过大,为了达成张世子灵动的字迹,他每个字的力道都不均匀,尤其是最后几笔,多有描摹顿挫之感,用力过度。”

“老师所言极是,我和苏评事都以为伪造信笺之人常年习武,手劲很大,虽然有巧劲,但是不知不觉还是泄露了。”裴宁澄说出自己的评断,又看向程君集,“程先生,你是如何评断的?”

程君集垂眸道:“草民见识粗陋,只懂墨,那就说说墨色吧。”

他指着没放令牌的那些密信说:“这排信笺应该是三四日前写的,用的墨乃是最好的桐油墨,并非我程氏墨。”

刑部赵侍郎冷斥:“你何以如此确定?现在的上等桐油墨和松烟墨差别并不大。”

“非也,我程君集从十岁开始钻研制墨,日日与墨相对,总是比旁人多了解一些,观墨色,闻墨香便能知一二。现在市面上的程氏墨由我独创,这个墨是改良松烟墨,传统松烟墨墨色乌黑,颗粒细腻,很适合写字,不过光泽度不好,比不得油烟墨,改良之后,此墨既细腻又有良好的光泽,不过它仍然有个缺点。”

程君集顿了顿,看向裴宁澄,“大人,能否取一碗茶水?”

“可。”

裴宁澄令内侍端来一碗清水。

程君集用手指沾水在密信上点了几点,回头道:“你们看,纸张湿透,这些墨迹完全没有晕开,只因油烟墨耐水度很好。”

他行至张冕这两日重新写的信前,手指沾水映上去,众臣只见那些字迹立即有些许晕染。

“这……还真是。”

“不愧是制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