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1第三一章 深宫冷暖人情薄(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万物凋零、草木衰败的隆冬腊月里,从武陵前往雒阳的途中并无什么可观看的景致,好在一路上太平无事,章怀春一行人也得以畅通无阻地抵达了雒阳。

车马行至雒阳城郊外,早有鸿胪寺的官吏僚属在此摆下了仪仗来迎接。一眼望去,萧瑟的原野之上,旌旗蔽空,车马相衔,两方人马一汇合,便浩浩荡荡地驶向了城中。

历代诸侯王皆会在城内设立入京朝觐的国邸,侯府的国邸是世祖当年赐下的一座四进大宅院,位于南宫耗门内司徒府北面的永和里。

这座府邸虽久无人居,里头却依旧有看门守院、洒扫盥洗的奴婢。而自章茆入宫后,这儿也成了他在京雒的一处落脚之处。

早在得知章怀春要来时,章茆便命邸中婢女仆从将这儿收拾得齐齐整整、妥妥当当,章怀春一行人在门前下了车,便被迎进了府中。

此行,除了受召而来的徐公弟子徐之茂与章怀春之外,章叹春亦跟着一道儿来了。

“她怎的也来了?”章茆见了这个不请自来的女娘,内心一阵疑惑。

章怀春道:“三妹妹前来,已禀过我阿母,也是要让她来雒阳散散心。”

章茆没再多问,只道:“我也没让人收拾多的院子出来,你们自幼也是同住一个院子的,日后便还是住一处吧。”又道,“我还得入宫去面见天家,你们好好歇一歇。你们舅父那头,我也会派些人过去伺候的。”

至午时,太后便遣了人来邀请章氏姊妹入宫相见。

章怀春没想到太后竟如此着急召见她姊妹二人,内心竟有些近乡情怯、不敢见故人的彷徨无措。

章叹春却丝毫没有她这样的心情,一路上见识了不同于侯国的风土人情,她早已不再为明桥的离去而伤心失意了,反而对进宫面见太后满怀期待。

章怀春唯恐她家三女公子这不受拘束的性情会惹恼那位严苛守礼的太后,不厌其烦地在她耳边告诫:“宫里不比家里,太后虽说是我们的姨母,可她还是帝王之母,天家见了她也得跪地问安,处处都得敬着她、顺着她。你进了宫,行事说话得规矩安分些,不能像在家里那般没上没下的,更不能吵闹聒噪。”

章叹春是习过规矩礼仪的,即便是繁缛复杂的宫中礼仪,她这段时日也被阿母逼着囫囵学了一些,足够她应付宫里的那位太后了。

她想,阿母已是她见过的最为端庄严谨的人了,阿母的亲姊姊即便再严厉,应也比不过她阿母。

***

午后,章氏姊妹沐浴更衣之后,青楸便着手为两人梳头绾发。

时下女子多喜高髻,章怀春却更钟爱垂髻,但想着太后偏爱高髻,她只能让青楸为她梳了个高垂髻,又往头上戴上了两支金步摇。

青楸取出一件深紫色曳地曲裾?袍为她穿上,章怀春却嫌这颜色太过沉闷,想换素雅一些的。

这回,青楸却并不依着她,劝道:“女公子莫任性。进宫去见太后,总得穿得庄重大气些,不能再像在家时那样随意穿戴了,这身衣裳与三女公子的那一身是女君特意吩咐府上的绣娘裁制的。三女公子年幼,一身青绿穿在她身上,衬得她格外灵动明媚,定能讨得太后的欢心。”

章怀春只能无奈妥协,却道:“我不惯穿这个颜色的衣裳,穿上了浑身不自在,你替我找件纱衣罩上吧。”

青楸依言为她取出了一袭燕尾轻纱素衣,纱衣轻若流云、薄如蝉翼,使章怀春在高贵庄重之外,又多了几分绰约娴雅。

适时地,章叹春便催促她早些动身前往皇宫,言说太后已赶了车来接人。

“怎还派了人亲自来接?”对于太后这样的偏爱殊宠,章怀春并不会感到欢喜。

不过,如今她不再是孤身一人了,不必再似惊弓之鸟一般为此感到惶恐不安。

想到此次进宫定然会再见到熹宁帝,出门前,她便将盛放着那枚玉环的锦盒带上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