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8钱奴(1 / 2)

加入书签

一月十六日。卯时。

北朔杏州。

雪絮减轻。

几日下来,卫昕和三个县的县令吏员等,将两千顶帐篷已经全部搭好。

安庆和卫昕等人再次核算过,北朔大概需要四百吨大米,即大概需要八千斛粮食。

平均每个州下来需要两千斛粮食,每个县需要大概四百斛到五百斛粮食。

卫昕走到一旁,余白给她递了一封信。

她将信拆开,是宇文泰写的。

信纸内容:云舒,见字如面。粮食我已经筹集几日,在金城大概只能调到两千斛粮食。大概十八日到达北朔,杏州。

逾明。

卫昕叹了一口气,这些粮食太难调了!

“如何?”邵海不以为然,“御史大夫能调多少粮食?”

“两千。”卫昕垂头丧气。

“北朔的?”邵海问。

卫昕点头。

“这哪够啊?”邵海皱着眉头,“这大概只够一个州的粮食。”

“没办法。”卫昕眼神流转,“对了,你们邵家还有余粮吗?”

“这样,我写信给父亲,让他想个法子。”邵海咬着牙,“筹个一千斛粮食。”

“这个主意好。”卫昕摩挲着手指,“顺便看看东闵还有没有剩余的粮仓?”

“嗯。”邵海点头,“我立即就写信。”

杏州永平县。

江棉走过来,说:“张经历,粮食什么时候到?”

“十八日那天到达。”卫昕低着头。

“这样,每个州有两千斛?”江棉鼓起勇气。

“没有。”卫昕正色说道,“每个县只有五百斛。平均下来,每县不足两百斛。”

“不够啊。”江棉说道,“大人,还能多运些来吗?”

“邵令史正在想法子。”卫昕低着头,“争取再运一千斛粮食。”

“大人。”江棉叹着气说,“我们这些官员也是要吃的。我们已经几日没怎么进过米水了。”

卫昕看向他。

“我知道。”卫昕点点头,“我知道你们也为难。”

江棉离开了。

杏州的灾民还是在挨饿。

杏州天天还是在死人。

到处都是尸横遍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

卫昕还是顿生一种无力感,她明明这么努力,想救灾救民,效果还是甚微。

一月十七日。

金城,宣德殿。

卯时。

皇帝正坐龙椅,太后垂帘听政。

“陛下,太后。老臣有本弹奏。”顾分说道。

顾分是太常寺的正三品太常卿。

“爱卿请讲。”皇帝刘离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