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女儿们的委屈(2 / 2)

加入书签

张四凤一个人住的那一小间,其实跟张建华和张建设两人住的地方一般大。

原主之前五个兄弟姐妹住的那一大间屋子,虽然比张家的房子大,实际上也大不了多少。

原主跟魏渡江两人住上下铺,才能把魏文红再塞进去住。幸好这年头大家的物件都不多,不然还真没地方放。

魏家人食量都大,困难时期,就算刘淑英和谭桂香把家里一大半的工资都拿去换粮食,实际上也还是不够吃。不是不想再多弄点,实在是市面上根本没那么多粮。

而且除了粮食,油吃不吃,菜吃不吃?

那会儿魏渡江和魏爱国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原主和魏爱军又刚上小学,每个孩子的肚皮都像无底的黑洞,怎么填都填不满,填得谭桂香想哭。

后面情况好转了,刘淑英会因为亲自带过魏渡江而给她开小灶,魏成河贴补魏爱国,谭桂香贴补魏爱军。

只有因为长期饥饿和不被偏爱,已经开始封闭自己的她,自己默默在做饭的时候偷吃一些,这才勉强保住了这副还算健康的身体。

为什么魏家孩子虽然都念书,但一个的成绩不如一个?

魏同心翻看原主记忆,知道她刚上学的时候其实很聪明,举一反三,学得很快。

后面营养越来越不足,脑子转不动不说,性格也越来越内向,神情也越来越低落。

一个孩子自己趁做饭的时候偷吃,又能吃多少?都长到身上了,又有多少能供给脑子?

魏同心刚过来的时候,也感觉思维很模糊,光是看完原主经历的几件大事,都非常吃力。

也是幸好第一天就蹭到大姐夫赵安邦“见家长”的午饭,吃了肉,后面又迅速结婚拿钱买糕点,补充过了蛋白质和糖,才感觉脑子恢复了应有的状态。

原主当年被迫下乡,也不是她不想为自己谋算,一方面是觉得父母不会绝情到留着人高马大的老四,反而让她下乡去;另一方面,也是实在有心无力,就算想自己找找人,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至于嫁给乔天明,原主更是没想过。她已经给两个弟妹当了十几年老妈子,不想再给两个继女当。

下乡之后的生活虽然苦,但在原主的眼里,反而色彩更多了。

下乡之后她自己跟知青们一起住,有矛盾,有很奇怪或者很恶心的人,但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她无法逃脱也无法反驳的身份。

大队长人还算好,给他们的换粮价格虽然比给老乡的高一些,但不限制她们换多少。

她有谭桂香给的150元钱,有知青办给的补贴,有大姐时不时寄来的东西,喂饱自己还是很轻松的。要不是因为同批知青太危险,也不至于就送了命。

毕竟,她下乡的时候也找了关系,跟王大妈的儿子在一个公社。虽然不是同一个大队,总还算是得了些照应。

魏同心跟原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就是因为知道自己吃不了干农活的苦,也没有把握挣脱剧情的束缚,摆脱原主的炮灰命运。

但她不会去评判原主的人生选择,也不会因为魏家人各个长满心眼,就觉得原主蠢笨无知。

原主做到了每一个节点上,她孤身一人能做到的所有。

只是运气不好,在家里没有同盟,没有支持者,也没逃过多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