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碎叶之乱(2 / 2)
离开轮台后,若走官道,每约百里皆有守捉城。
只是二人皆未像过所上所说的那般,与商队和使团同行。若遇上守城的固执些,便要惹出麻烦。杜筠当时混进俱六城,已是出了下策,却不能处处冒险,再靠旁门左道进城。
好在,裴思所派来的那一支人马对地形也算熟悉,二人这一路来在山野河道行走,得以绕开守捉城。
大多时候,一行人马只能在山野间风餐露宿。若偶有牧场借宿,已是再好不过。牧民心善,每过一处便能好好歇上两日,多些干粮。
如此千里,途中时有饥寒境况与劫道山贼,李付带来的人马到蜇失蜜城附近,只剩了一半。
又行近千里,更是只剩下了三五号人。
起初,杜筠还着急着赶路,到后来,身躯渐沉重,衣衫也愈发褴褛,天却愈发凉了。每日数着余粮,只想着活下去。
眼见着同行之人一个个倒下,更不知晓前方究竟还有还有多少路需前行。再好的景致,也再无心观赏。
从前她以为自己想做成些什么,总能找到法子。如今在这天宽地广间,才感到她的力量实在算不上什么。
终于在一日渡河之时,杨?出言道:“再过两个时辰,就终于到了碎叶城了。”
杜筠在那一刻,将这一路提着的那口气松了下来。
她轻轻后仰,倚到船框上:“过所之事依旧未决,我们那么多人,该想什么法子进城去?”
这回,李付没再卖关子:“碎叶城自有接应之人。”
如他所说那般,一行人马到城外,只待李付交了信件,不多时便有人自城中而来,开中门大迎一行人进城。
正如当初在锁阳城那般,只是如今她沾着杨?的光,竟也成了在这城门正前方被迎接之人。
前来接引之人身形魁梧,面大如盘,五官却局促地挤在一处,他身着唐制圆领袍,披着毛裘,带着幞头,胡髯却是修的胡人的样式。
身上的织锦倒是彰显其身份,且并非是杜筠从前所见过的织锦中的任何一种。纹样虽是常见的联珠纹,其中图案却是两只面对面的羔羊,颇为灵动。
怎么看,也该是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可这人虽说学着唐人打扮,却透露出武夫的样子,颇有些无所适从之感。
他身后,则跟了大大小小几十来号人,皆是穿了甲,配了刀的。知道的是叶护前来迎客,不知道的,还当是要来应敌。
这架势,怎么看都不太对。
来者一见他们,先像是不可置信般打量了来人。见来者连件暖和衣裳都没有,又不过三五人,随即露了轻蔑,又似有不忿:“长安遣使,便只有这几人吗?”
杜筠一听,便觉得不快。这是在嘲他们寒酸?
做生意也好,游访也罢,总还是讲究排面的。眼下几人势单力薄,莫说排场,便说是穿着规整都有些勉强。
只是,来的终究是朝廷三品大员,竟连边关小城的一个叶护都敢对他们出言不恭么?
她见杨?面露歉意,便想要出头:拜高踩低的人她经商时也见得多了。虽说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