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莫可名状(1 / 2)
有苏轼这个下马观花的一把手,加之上面派人前来剿匪,密州官府上上下下度过了一个极其忙碌的年关。
后宅娘子们也没闲着,各家皆扫尘除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作为苏府来密州的第一个新年,也是苏轼一家难得团聚的一年,季璋这个苏府主母本该亲自督办,却因玳儿收养一事再次成了“甩手掌柜”,摇身一变成了刘府的常客。
好在北宋已经有了成熟的收养流程,刘家只需按图索骥便能得到抚养证明,从旁协助的季璋也因此与方月明熟络起来。
北宋的收养具体可分为需要先注销户籍的“经官除附”,以及直接上户籍的“申官附籍”。
玳儿之前因灾情流离失所,离开故乡,户籍早已被官府清查人口时注销了。故而她属于更为省事的后者,直接冠姓上籍便可。
本就是官府自家人办事,这收养证明更是一早就下来了。奈何两家的郎君忙得脚不沾地,庆宴一事硬生生拖到了除夕。三家倒是因此,除夕午膳又凑在了一块。
至于为何是三家,原因无他,赵杲卿这个酒鬼又循着味儿来了。
不过此次他并未用陶柳做借口,直接拎着送玳儿的礼物兴冲冲地上刘府了。
除夕午前,刘府主厅内。
两道屏风将偌大的主厅分隔成了三部分??迎客的主堂,左侧宴请的饭厅,以及右侧稍作休息的偏厅。
眼下午膳时辰还未到,苏轼与刘庭式坐在主堂内谈论着公事,苏迈在一旁聆听;季璋与方月明则带着孩子们在右偏厅歇息。
赵家人的突然到访犹如往平静的水面扔下的大陨石,原本热闹却不喧闹的主厅倏然变得闹腾起来。
右偏厅内。
听着外面男人们的寒暄,陶柳一手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满脸歉意道:
“今日本该是你们两家的团聚日子,又被我家给破坏了。”
别人巴不得除夕在家中团圆,也就赵杲卿这个脸皮厚的,赶着往别人家里凑。
玳儿作为今日的小主人公,施施然朝着陶柳行了一万福礼,颇有小主人的风范,“陶姨安心,我娘与王姨扫榻以待,就等着您来呢。”
“你又受苦了。”
方月明知晓赵家的情况,更熟悉陶柳的暴脾气,连忙将孩子支走,“玳姐儿,今日小厨房特地做了素糕,你带着小客人们去小厨房拿罢。”
“是,母亲。”戴着小帽的玳儿起身,又朝三人行了一万福礼作告辞状。
陶柳闻言,如释重负般将俩孩子推到玳儿面前,却仍不放心地叮嘱道:
“去吧。不过,赵知书、赵知砚你俩必须听玳姐儿的话,否则???”
“哎呀!娘,孩儿们知道了。”两七八岁的小娃不耐烦地跑出了门。
他俩可比这新来的更熟悉刘府,一溜烟儿跑没了影。
玳儿害怕出乱子,跟着跑了出去,“你俩跑慢点!”
同样带着小帽的苏迨和只有两岁的苏过则乖巧地看向季璋,似是在等她发话。
季璋瞧着自家在个子上不占优势,在年龄上也不占优势的兄弟俩,颔首道:
“去罢,顺道将你迈哥也叫上。日后考中功名,有的是让他操心的民生。趁着还小,该玩就多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