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建工厂(2 / 2)
街上的百姓所言所语皆离不开戏词,演绎的主角崔仙姚更是被人称上一句桃仙,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燕昭看着政策的推行效果,立即写了信送往云州和青州。有了先例,完全可以依照他们的戏词进行演绎,必然能加快统一度量衡的进程。
很快,巡演进入尾声,统一度量衡的规定也叫百姓基本上全都理解了,一时间标准的丈量工具成了人人争相购买的器物。
少府要忙之事甚多,燕昭决定再次招工,引得人争相报名。
有了之前的流程,工厂办起来没什么困难,没过多久,郊外就多了一家器具加工工厂,随即开工。
忙活了三个多月,统一标准一事结束,少府也赶制出来了自行车的标准化流程。
宫殿内,脚步声响起,姚玉韬门外走进来,走到燕昭所在的位置,将新鲜出炉的标准化流程交给燕昭后,问道:“这自行车是否现在开始售卖?”
吴州修路花费了大量的资源,但与此同时,也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础,正是适合自行车售卖的好时机。
燕昭道:“卖,现在就开始售卖。”她深思了片刻,“这是个难以跨地区的工具,一家一辆车差不多,暂且不用生产太多,符合市场水平即可。”
姚玉韬道:“户籍都是登记过的,数量大概能算的出来。”
“只是,售卖三轮车显然更为合适。”
自行车只可带人,哪怕是加了前筐,能承载的东西也不多,相比于自行车,三轮车不仅可以带人,还可以运输货物,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需求。
燕昭点头,“确实是这样,既然如此,那就多生产三轮车,自行车数量少一点。”
丈量工具的工厂建立之后,吴州的百姓本以为短时间内不会再招人,结果不过一月郊外就多了新的工厂,造的还是从来没听说过的新奇玩意儿。
“这自行车和三轮车是什么车?”
不少百姓的心中升起了疑惑,但不打紧,报名干活才是最重要的。
排了几里路的长队中男女老少皆有,都是之前工厂没选上剩下的,一些离得远的更是赶了好几天的路只为了能够选上。
人员选好后,车厂正式开工。
早八晚六一周六天的工作时间对于百姓来说已经算得上极为轻快了,更别提月钱还高的很,简直是人人眼中的好工作。
谁家有选上的,都被称上那么一句发达,引得不少人眼热又没什么办法。
建造出来的三轮车和自行车很快流入市场,掀开了这两类车的面纱。
“这就是自行车和三轮车?”
百姓们望着这完全不同于马车和牛车的车,心中极其疑惑。
没有马和牛,这车怎么动起来呢?
售卖的员工望着围了一圈七嘴八舌讨论这车的百姓们,牵了一辆自行车出来。
“诸位父老乡亲们,这是咱们新出的自行车,我给大家演示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