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2驯马(2 / 2)

加入书签

冯?点头:“等那孩子回到阊江,带到祖母面前看看可好?”

承?尚在迟疑,冯广年忙说:“太后娘娘求贤若渴,指不定这一看便送穆阐一场泼天富贵。”

冯?见承?松了口气,又柔声道:“陛下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早些回去歇息吧,明天还要去宛陵。”

承?露出笑容,心满意足施礼告退。冯广年目送他退到正殿以外,才含笑道:“娘娘高见,自打起复褚氏兄弟,陛下待您是越发亲厚了。”

“哪个孩子不思念娘舅?若无崔氏强力扶植挑唆,褚氏本就不足为惧”,冯?叹了口气,“若阿英当真不在人世,褚氏阖族都是忠肝义胆的纯臣,可惜死在金州的八名子弟……”

她忽又蹙眉疑惑道:“莫非情报有误,南撤之时司南侯毫发无损另有隐情?”

冯广年欲言又止,附和说:“金州一战确实败得始料未及,臣至今想不通,崔玄仁两个儿子是怎么悄无声息跑去金州,还被苻洹俘成为人质,五十多岁的人,自然在意子嗣……”

“无妨,好歹守住了丹水口,丢失土地再打回来便是”,冯?笑道,“广年,多亏你当年举荐班益,若能收回翊东三十五城,他之功劳不输贺、辛。”

冯广年忙说:“有娘娘伯乐识才,使其不至明珠蒙尘,是班益之幸。”

冯?摇头:“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若寒门之中尚有沧海遗珠,朝野上下之大过也。”

.

六月十七,从阊江王宫到宛陵养马场的路上,黄土垫道、净水泼地,重兵前呼后拥护卫着冯太后与延光王的仪仗。

“大翊以武立国,太祖时候便已定下‘一年一小巡,三年一大巡’的规矩”,冯?与承?共乘六马轺车,看着途中风物对他逐一解说,“大翊设骑兵、步兵、水师三军,陛下可还记得这三军如何分布?”

承?蹙了蹙眉,有些为难:“朕只记得步兵和水师总数,至于在各营如何分布……”

“唉??你父王在你这个年纪,早就对八方军营兵力分布如数家珍”,冯?面露失望,片刻后又笑道,“有个词叫笨鸟先飞,陛下若不记得便多巡几次。”

骑马扈从在侧的元旭忙柔声说:“国家大事千头万绪,陛下自然没那么多心力去记这些,慢慢来……”

承?难堪稍解,郑重地说:“那朕就从今日倍加用功,好生了解宛陵养马场有良驹几万、粮草度支如何。再去燮陵大营检阅巡视新练的骑兵,待班太尉夺回翊东三十五城,夺回北疆。”

冯?欣慰地翘起唇角。

卢照仪位列三公,本应跟在国君仪仗后的扈从车队里。但冯?十分周全地替他安排了一架驷马安车,紧跟在国君车驾身后,说是卢大夫年事已高、不堪路程颠簸,理应多加照顾。

冯?刚大权独揽那年,卢照仪带头将这摄政太后劝谏得狗血淋头,但他骂得越凶,冯?待他越是优渥宽厚。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她的厚赏之后,卢照仪也不再执着于直谏。

因为根本没用。

非但没用,时间一久,还显得整个御史台都不知好歹。

这女人像是没有心、没有七情六欲一般,一大堆好听的不好听的话入了她的耳,所有是非善恶统统被滤掉,只剩“有用”和“无用”。

他所有拳头都打在棉花里。

其实平心而论,冯?这摄政太后无论是经济、民生还是吏治,都挑不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