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3对簿(2 / 2)

加入书签

“云姑娘担心菡萏姑娘身上的毒,不想她再用那来路不明的药,又怕她疼得受不住,方才说先带她回府见赵伯。”两人一面往里走,追影一面解释,“爷放心,疾风陪云姑娘一道。”

姬?轻一颔首,又转头盯着晏宅方向,目光微凛:“传出风去,自打琉璃村出事后,圣上似乎有意彻查昔年出过事的青峰堰,即将动土的东州松渠堤之事,也有可能派钦差一道前往……似是而非些,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会不会上钩,只看这两日……”

“是!”

*

五日后,朝会日。

日上三竿时,荣华殿内依旧人头攒动。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

内侍的宣告尚未平息,朝臣已经端正象芴,作势欲退,一道奏禀声响起。

众朝臣纷纷侧目,却是素来寡言的工部侍郎,莫闻识。

“爱卿,所奏为何?”

“陛下!”莫闻识躬身出班,毕恭毕敬道,“臣参!南宁世子?,欺君藐法,有负皇恩!”

左右朝臣齐齐一震,各个竖起了耳朵,屏息凝神。

姬琅顿然抬眸。

欺君藐法?莫闻识这是狗急跳墙?还是兵行险招?

余光里映入韩暮楚与王梁书面面相觑模样,似乎对莫侍郎之举颇为意外。

此举莫不是他擅作主张?

“南宁世子?”

不容他多看,九阶之上传来玉石琮?声,永熹满是疑惑的声音紧跟着响起。

“我侄做了何事,莫爱卿,且细细道来!”

“是!”

莫闻识近前半步,朗声道:“陛下容禀,月前定下参商台之工,资、人、物早已齐备,主事南宁世子?却一再拖延,至今未能动工!陛下!”

莫闻识微微抬头,越发声若洪钟、义正词严道:“参商台上关国运、下关苍生,如此不将圣上嘱托放在眼里,实在有负皇恩!”

永熹帝满是浑浊的眼里横过一丝不耐,垂目看向执芴在班的王梁书,沉声道:“王爱卿,莫爱卿此言当真?”

“陛下容禀!”

王梁书躬身出列,瞥了眼韩相所在,毕恭毕敬道:“参商台工事繁复,再不动工,怕是赶不上来年春祀。”

“岂有此理!”永熹帝一掌拍向御案,怒道,“无涯?”

“父皇!”

不等姜无涯近前,姬琅心一沉,立时躬身出列,不问自答道:“父皇容禀!参商台迟迟未能动工,实则是儿臣之故!”

“琅儿?”永熹眉心成川,眸间涌过一阵阵暗涌,搭着扶手的五指蓦然用力,沉声道,“琅儿此话从何说起?”

“回父皇的话,”姬琅倾身朝前,应道,“参商台选址与琉璃村相近,而琉璃村,如父皇所知,将将发生过塌陷之事。儿臣怕,若是处置不当,惹流言四起、民怨沸腾。儿臣斗胆恳请父皇,先缮琉璃村,后修参商台!”

“二殿下此言差矣!”

莫闻识的处境俨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顾不得窥看永熹脸色,他转向堂前,高举着象芴,高声道:“陛下容禀,修缮琉璃村是为百姓,修建参商台更是为国为民。倘若修建参商台有难,世子爷理应上书圣上,再由圣上亲裁,而非如今日这般,私自拖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