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2心乱(1 / 2)

加入书签

第102章

十一月初六,是日晴。

在北唐边境宽敞的官道上,和亲的队伍因一名少年的到来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单枪匹马立在队伍的最前方。

裴承泽手底下的人上前在他耳边私语:“主子,他就是前段时间我们抓住的那个人,后来被人救走了,他是璃王的人。”

说到这里,裴承泽也明白此人就是李之夭口中的纪无涯,上下打量一番,少年身形瘦削,面色算不上红润,气息不稳,有伤在身。

李之夭的马车从后面走到前面,李之夭掀开车帘,站在车头上遥遥同他对望。

纪无涯勒紧手中缰绳,他今日穿着最朴素的布衣,头发耷拉在脑后,用根白色的发带随意扎着,额前碎发浮动,从前看上去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竟有几分磋磨摧折之相,神色比以往更加深沉。

跟现在满身华丽服饰,朱罗金翠,明艳动人的李之夭完全相反,一个是天上耀眼的太阳,一个在尘世挣扎,满眼风霜。

李之夭刚想开口说话,纪无涯率先出声了,“谁逼你和亲了?”

随着他话音说出口,和亲队伍的将士矛头纷纷对准他,感受到气氛变得紧张,纪无涯胯.下的马匹也变得焦躁起来。

纪无涯无视现场的环境,“若你不想,现在不在大魏境内,我能带你走。”

风吹得他们衣袍烈烈,李之夭头上珠钗铃铛作响,她忽然眼眶有些发热,说不感动是假的,但她千里迢迢来到北唐,最开始的目的不就是因为纪无涯么。

他拿了她全部的钱,投奔了裴淮和苏月清,她要跟他算清楚,问他到底想干什么。

刺杀安庆帝,何须如此大费周章,以他的身手,养好身子后潜入宫里偷偷将其杀死,引发北唐大乱,他在从中抽身离开,万事大吉。

但李之夭能感觉出来,此番和亲的队伍,除了她带着的自己人之外,秦立山带的将士,就连跟着的内侍和小厮,身手不凡,他们步伐坚毅,目光凛冽,做事有条不紊,很听命令,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她知道清武帝在酝酿着什么,只是她暂时还猜不出来,就连他们出城后,幕阜关的守城将士都开始集结整装待发。

“无人逼我。”

纪无涯神色怔然,眼神凄凄,“我跟你们大魏皇帝做了个交易,你出现在这里,是食言还是你知晓后并不领情?”

李之夭被他问得一怔,什么交易?

自己从头到尾都不知道。

秦立山策马上前拱手,“纪小兄弟误会,和亲是公主主动提出来的,皇上劝阻过。”

裴承泽上前道:“需不要派人帮你把他拿下?”

李之夭说不用,她视线并未从纪无涯身上离开,距离最后一次见面,纪无涯瘦了,衣服穿在他身上,有些宽大。

“他不会乱来的。”

李之夭转身回到马车里,秦立山下令继续启程。

纪无涯不再说话,驭马停在路边为队伍让道,如今什么都听不见,只能通过观察旁人神色和掌握不熟练的唇语,从他人的字字句句中,获取半点只言片语的信息。

李之夭心中疑惑越来越大,她很想知道纪无涯跟清武帝做了什么交易,看到她出现在这里,为何会这么伤心,自己的计划是否跟纪无涯的计划有所冲突。

车队慢悠悠地往前走,一路穿过北唐地界,北唐不必大魏地处中原,有许多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相比下,北唐多高山流水,多茂密树林。

北唐的都城地处蜀州,落在青城内,那边崇山峻岭,易守难攻。

金三娘他们的马车在后方,掀开帘子朝后望,就能看到一路跟在最末尾,保持着百米远距离的纪无涯,耿进才将头缩回来,揣着手跟金三娘说话。

“这纪无涯都跟了一路了,他若是想抢亲,直接动手啊,就这么不远不近的跟着,也不知道他想干嘛。”

“也是个可怜人啊,小小年纪,跟主子一样经历这么多,换做是我,怕是要直接疯掉。”

他们面面相觑,相顾无言,北唐的冬天来得大魏晚,但现在也到了需要穿披风,多添衣的时节。

走走停停,最终在十一月初九的时候,抵达蜀州地界。

这日天上又下起了雨,空气湿冷,不得不找背风的地方搭棚避雨。

陪嫁的物件了,有好些都是绫罗绸缎,遭水坏了得不偿失。

等棚子建好,天色已晚,李之夭坐在火堆前,手里捧着盏热茶,披着披风,身上的红色嫁衣已经换下,换成宫装。

她朝队伍后面望去,视线全都被棚子遮挡,根本什么都看不见,她垂眸望着茶杯出神,直到飞鸿回来才回将思绪拉回。

踏雪为他递上一杯热水,让他暖暖身子,紧接着问情况如何,飞鸿一口闷下,拭了拭唇边的水渍。

“纪无涯还跟着。”

春夏不解:“这都到蜀州地界了,若是想送主子一程,也该离开了。”

飞鸿:“不光如此,这几日我还发现纪无涯偷偷帮我解决了从大魏过来跟在身后的尾巴,我想那些人应该是…”

说着悄悄瞥了一眼李之夭,见她神色如常,才继续接着把话说完,“我想应该是太傅派来的。”

小顺子瞬间感伤起来,“太傅也这么不讲情面,好歹主子也是他的学生,竟能狠下来心来赶尽杀绝。”

时雨眉宇担忧,“丞相不是说把这件事告诉给了皇上,太傅还敢这么做,要么放手一搏,要么皇上压根没想处置太傅,或者这些事都是皇上默许的。”

她往深处想了去,浑身都泛起鸡皮疙瘩,细思极恐。

李之夭将杯子里的水喝完,拢了拢披风,戴上兜帽站起身,“我去方便一下,你们不用跟了。”

小二着急出声,“要不主子你还是带个人跟着吧。”

李之夭摆摆手说不用,头也不回地往队伍的末尾走。

骆寒山他们心里早就猜得七七八八,将不通人情的小二拉回来,“主子去方便,你跟着去干什么。”

李之夭一路穿过陪嫁搭起来的棚子,北唐的人在前方,到后面就是大魏的人。

她暗中观察几次,发现这些人哪怕住在这样捡漏的避雨之地,也不见有任何不适,相反还很娴熟干练,就连吃的饭菜都是一锅下灶,吃的大杂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