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9一悟即至佛地(1 / 2)

加入书签

大慈恩寺

送走了相王,李长生折身回去,他对相王无喜无恨,只把他当作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也无所谓相王的试试探探。

长安,他没有仔细看过,从出生到如今,这是第二次看见,第一次是他六岁那年离开长安时。

人生前六年,他一直在皇宫生活,连朱雀门都没出过。或许他父皇在他更小的时候带着他出去过,但他已经不记得了。

回首长安,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长生正向鹿野苑而去,正遇到身后有人喊他,他回身看去。

是大慈恩寺的妙觉和尚,妙觉合掌见礼:“秀光师。”

李长生现在已经向惠远住持借了慧云禅师弟子的身份,剃度出家,已经是个正经和尚了。

一身缁衣,身形英伟,面容淡然如玉,虽年纪尚轻,但谁也不敢把他当成修行未深的一般沙弥对待。

李长生回礼:“妙觉师。”

“秀光师可有空闲,师父有请。”

原来是找人来了,李长生思及可能是因为相王进香的事,便颔首道:“有劳,不知印光住持在何处?”

“请随我来。”妙觉便领着他到了法堂。

印光法师是大慈恩寺最为德高望重的大和尚,见了李长生到来,便请他入座。

“刚刚听闻秀光师在大雄宝殿中赠予相王一句佛偈,却不知作何解释?”印光为他到了茶水,问道。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

“世间生死事大,世人却终日只求福田,不求脱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李长生解释说。

“世人都道将功补过,修福田,弥补以前的过失,这不对吗?”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万法尽在自心,何须外觅?”

印光微微颔首:“秀光师此言直澈心源,但若是一人本性自迷又该如何呢?”

“心固微妙幽远,难明难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人心中皆有佛性,不须刻意去求。自信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人虽能规教劝说,然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印光法师若有所思,半晌方道:“一悟即至佛地,智慧观照,内外明彻,确实如此。”

又打量片刻眼前这个刚刚及冠的僧人,叹道:“秀光师佛性通达,照彻琉璃,不愧是慧云禅师的弟子。”

“秀光惭愧。”李长生内心有些汗颜,他虽悟性不错,但这终究是借了慧云禅师对佛性的理解,并不算自己的参悟结果。

印光对他很感兴趣,近些日子常与他论法辩经,发现李长生于禅机方面格外有慧性。于是继续就如何明澈自性同李长生好一番论证。

“师父,宫中来人了。”辩论到一半,妙觉过来禀告。

两人暂停佛法辩论,印光问:“是为何事?”

妙觉身后的黄门官上前道:“奉陛下令,请秀光禅师明日午时初刻入宫为陛下讲经说法。”

印光还在愣怔,李长生就上前颔首念了声佛号,这也在他的预料之内,便说道:“谨遵均令。”

黄门官笑呵呵地打量着,这位新得皇帝青眼高大俊美的和尚,“我想同秀光禅师单独说说几句话,印光法师可还方便?”

面对宫里传旨的黄门官,印光自然同意,将法堂留给两人,和妙觉一同出去了。

在李长生面露疑惑的神色中,黄门官将法堂房门关上,转过身慢慢向他走近。

不料这人走至还有跟前时,甚至想伸手向他的脸侧探来,被李长生一把截住。

黄门官笑了一下,一声不符合他年纪轻笑。

李长生愣住,失声喊道:“师父?”

李持盈换用左手摸了摸徒弟的脸,笑道:“是我,为师过来看看名声传遍长安城的秀光禅师,是否有什么神奇之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