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0王陵的主意(2 / 2)

加入书签

“你对秦律这么熟悉?”

嬴政看着父亲,“读书读来的。”

事涉宗庙,非同小可。

子楚传召廷尉,核实嬴政所说是否与律法相符。

廷尉如实回答:“太子所言,皆为律书所记的案例,旨在为法官提供借鉴。大王,太子如此好学,实乃大秦之福。”

看来这小子并非不学无术,私下里下着功夫呢。子楚压下心底喜悦,对嬴政说:“你别高兴太早,这只是你一面之词,那寺人还没审呢,如果他说的和你说的不一样,看我怎么收拾你!”命宫人将嬴政待下去,禁足。

有人恶意挑唆太子在宗庙生事,用心何其险恶,子楚当即命廷尉审理此案。

廷尉拿了寺人,本想着吃几鞭子就招了,哪知,这佞贼却将责任推给太子,是太子听说祖庙的瓦当精美,要去揭的。

“满口胡吣的老狗!”廷尉鼻子都气歪了,怒骂,“你敢污蔑太子自毁宗庙?再不从实招来,揭了你的皮!”

寺人哀求饶命,“饶命,老奴一时糊涂没有阻拦,想着把太子哄高兴了,自个能得俩赏钱不是?老奴废人一个,岂敢有二心?廷尉硬要逼问主使,老奴只有胡乱攀咬了……”

“大胆!”廷尉眦目。

寺人噤声。

这个问题僵死了,廷尉转问,太子揭瓦预备干什么。

寺人说:“太子在赵国有一位老师,和太子一起来秦国了,是赵国庐陵君的夫人,太子砸坏了她家的瓦,要赔……”他忽然咬住嘴唇,一个字都不肯说了,脸上做出一副懊悔的表情,好似说了不该说的惊天大秘。

什么?廷尉开了眼,揭祖庙的瓦赔?太子竟如此顽劣?亏得在大王面前还夸奖他来着。

无意间瞥见寺人贼溜溜的眼神,刑狱老手敏锐地捕捉到一丝诡谲:这个当口,突然抛出来庐陵君夫人,说的这样仔细,还刻意强调她的身份??赵国宗室。

赵国宗室揭了秦宗庙的瓦?好一招祸水旁引!

“她是赵国宗室,却跑到秦国经商,还教坏太子,是不是揣着别的目的……”

人、鬼廷尉都见多了,可笑这老鬼被看穿了还鬼话连篇。

“你在秦宫当差,却对赵国的夫人这么了解?”

寺人神色慌乱,嘴却硬得很,“是太子说的……”

不动真格是不行了。廷尉朝狱吏做了个动作,狱吏领命,从炭盆中提起烧得火红的烙铁。

寺人惊骇,牙关咯咯响,面无人色。

“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是谁让你教唆太子的?说!”廷尉逼问。

寺人缄默。

廷尉下巴一昂,烙铁狠狠捣上了寺人皮肉。

“啊!!!!!”

凄厉的惨叫几欲掀翻牢门。

上了酷刑,寺人昏死过去。夜间转醒,趁看守不察,撞柱自杀了。

廷尉本要立功,没想到鸡飞蛋打,白忙活一场,他不敢隐瞒,即刻进宫谒见大王。

恰好丞相也在,听了廷尉的汇报,君相二人皆吃了一惊。谁能想到,一起看似普普通通的顽劣少年上房揭瓦事件,背后却是阴谋与算计。

孟弋也被幕后的佞人当做了攻讦嬴政的把柄。

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多了。

吕不韦问廷尉:“祖庙的值守可曾招供?”

值守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等嬴政“犯罪”既遂了才出现,抓了现行。不久宗室就得到了消息。值守太可疑了。

廷尉摇头。“某无能。”

吕不韦说:“稳住他们,慢慢审。”

子楚忧虑:“只怕宗室耐心不多。”

***

回到家中,吕不韦换下朝服,冷水洁面,强令自己打起精神。

家仆来报:“王将军来了。”

“哪位王将军?”

“王陵。”

“快请!”

故人。当初,秦军围困邯郸,吕不韦和子楚逃出邯郸,投奔王陵将军大营,是王陵亲自接待,亲自挑选心腹士兵护送他们回秦国,这份天大的人情,吕不韦和子楚没有忘记。正好到了要还的时候。

当年,秦昭襄王决心攻下邯郸灭了赵国,派王陵为将。令人失望的是,王陵连战连败,不仅折了昭襄王的面子,还搭上了许多秦军的性命。昭襄王恼羞成怒,以王?换掉了王陵。王陵一回到咸阳就丢了官爵,降为庶人。他虽委屈,却不敢怨恨。秦律即是如此,打了败仗,就要受罚。

昭襄王薨逝,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赋闲已久的王陵嗅到了味儿,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在他与新贵吕不韦刚刚联络上,未及表明心迹,安国君又殁了。

子楚又开始料理父亲的丧事,此时尚在丧期,不便起复前朝官员。然而谋事赶早不赶晚,王陵决定来吕府投石问路。

都是千年的狐狸,两杯酒下肚,彼此心照不宣,王陵十分满意,自己当年太英明了,举手之劳,竟为今日铺了条康庄大道。喜上心来,再举杯为吕不韦祝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