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3明月西楼三(1 / 2)

加入书签

“宫里这场雨,怕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林世镜撑一顶油纸伞,在细雨如织的禁宫中徐行,他闻得前头内侍监的一句感慨,垂首轻笑:

“会停的。”他仰头,一丝细雨如针,刺进眼底,“快要下雪了。”

大雪掩藏踪迹,一切污淖浊泥,被厚重的积雪一埋,便什么都看不见了。

千秋殿,肃穆辉煌,林世镜一路转过游廊,走进最深处的御书房。

书案铺开笔墨,一国之君正执笔作画。

林世镜瞟见一角银枪与青色披风??那是楼凌。

大漠黄沙间,她策马持枪,青披风飞扬,眉目凌厉,是古书里最典范的将军模样。

最后一笔落下,萧颂于右上题字,是为“靖宁大将军像”。

“待年初祭礼时,由你将楼凌的画像奉入神麟阁。”

林世镜却婉拒:“臣惶恐。”

“靖宁将军像”无声无息地躺在御书案上,仿佛楼凌一言不发地看着他们、看着神都、看着人间。

萧颂缄默片刻,又道:“此事已定,到时楼凌悼词也由你来念。”

“圣上……”

“林栖池。”萧颂沉了语声,“朝堂百官,朕为何独独选你,你难道不知?”

林世镜垂首不言。

他当然知道。因为惟一有机会与楼凌、与萧令佩抗衡声望的人,只有复明后的他。

号令左右骁卫的金印,号令神济军的虎符,如今都在那张御书案上,楼凌的画像旁。

萧颂问他:“恢复得如何了?”

是在问眼睛,也是在问心志。

时隔这么多年,林栖池,你还能提得起剑吗?

你还记不记得当年凤阴关,莽莽黄沙,刺入乌丸大将心口的那柄剑?

又是否记得,曾经岐山河道,十日将敌军逼退关外的歃血军令?

旧日掠影一一浮现,但最后,林世镜不过是忆起神武门外,他提剑诛杀同僚时,冒出的那个稚气的念头。

他垂下眼帘,浓密羽睫扫下一片阴影。

“十年之前,臣对圣上许下一诺。”林世镜平静而坚决,“若四境任何一处有难,臣义不容辞。”

萧颂审视着他,问道:“此约仍有效否?”

林世镜颔首:“但凡臣还在朝。”

“好。”萧颂当即道,“左右骁卫大将军林世镜,朕命你桓山祭礼后即刻启程赴岐山河道,卫戍我国朝南疆边关,若失一寸国土,朕惟你是问。”

晚霞从浓云后逸出一点浅红光晕,林世镜执伞徐行过幽长宫道,依次路过繁祉门、两仪门,即将要离开时,却被一道轻缓的声音叫住:

“大人留步!”

徐释真衣衫简素,匆匆而来,眉目间清淡的禅意被焦躁取代,她甚至来不及礼貌寒暄,直接便问道:“我有一问,请大人解答。”

她上前一步,语气中有些不忿:“大人指控若芙的那些罪名,到底是真是假?”

林世镜忽生出一股倦意,他直视徐释真,后者正为王若芙愤愤不平。

“贵人明明知道,何必多追问呢?”

徐释真得到答案,卸力般后退半步,神思恍惚地道:“她帮过我,所以我也想替她问一句,只是问一句……”

问一句,为什么?

是王若芙做错了什么吗?

但没有,连指控她的林世镜都说了,她不过是怀璧其罪。

“贵人若无别的事,臣先告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