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2 / 2)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物若求医,首先是太医院,再次也有坊间名医,近来医道日衰,甚至有名医将攀权之心摆在明面,听闻显贵抱恙便自荐上门,绝不至让堂堂蜀王找不到看病的大夫。
那又为什么想来请翁翁?
方老头子却没回答,转而问道:“子惠,脉案集你可看到了脱疽一节?有何解法?”
苏定慧想了一下,很快便道:“脱疽乃寒湿之邪痹阻血脉所致,虽分为阳虚寒凝与湿热化毒两类,皆是瘀阻不通造成,故不论哪一种,都用活血化瘀来解。试以寒凝类为例,以当归四逆加乌头汤为基础,随四诊增减剂量,辛热解冻,当为最佳。”①
方老头子两眼微微发亮,问道:“你怎么选了这两个汤方子?四妙勇安汤也可通畅血气,为何不选?”
苏定慧道:“当归四逆汤原在《伤寒论》中有记,养血通脉,手足突然冰凉时可用之通贯血气。乌头汤则是《金匮要略》所述,大辛大热,用来化瘀通脉最宜。两汤合用,想必可以尽快通畅血脉,让病体恢复健康。至于为何不用四妙勇安汤,只因此汤加生黄芪可以化腐生肌,适宜用于易生溃烂腐肉的湿热一类,却不好用在多表现为肢体冷硬麻木、真心痛等症状、却没有溃烂迹象的寒凝一类上。”②
“说得好!那如果我告诉你,蜀王犯的恰恰是阳虚寒凝,用药之人也用了你口中的两个汤方,只是在后个方子上……”
苏定慧顺着他思绪往下,以个医者的视角看去,渐渐冷静下来,沉着地想了想乌头汤的方子,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三两,川乌……五枚。
“翁翁的意思是,这位殿下中了川乌的毒?”
麻黄、芍药、炙甘草药性缓和,黄芪也属甘温,只有这个川乌,本是剧毒,却可以通过煎服之法,将蜜两升来煎,煎到升余时去川乌,只留蜜水入药汤。蜜性解百毒,去乌之毒,使得川乌最终得以入药。③
但这也就意味着,如若不用煎服之法、或熬药时辰不足,川乌毒性未除,病人服用之后,便会直观感受到川乌的剽悍燥烈,病情加重反倒成了其次,重者有中毒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