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8章 此次我选,萧承言(2 / 2)
内间的门并未关上,只有帘布半做遮挡。此刻萧承言清晰听到常苒的话,笑意了然。
一同食了早膳后,常苒并未离开,而是提及张嬷嬷昨晚已辞行的事,并连夜就赶回了南阳。
萧承言仿佛已知,并没有丝毫惊讶。
两人一时陷入沉默。
常苒忽而问:“您去禧仪院瞧见墨贞了吗?她如何?”
“无事。”萧承言一句带过。
常苒在脑中又过了一遍,才要说话之际,萧承言道:“夫人不必自责。我知非你过错。张嬷嬷着急回南阳,这才不得不一道发作了。无法慢工助夫人立威了。夫人日后若有不服管的只管来找我,很愿意与夫人效劳。”
“您知道张嬷嬷为何着急回南阳吗?”常苒略作试探问。
“夫人知道?”萧承言反问。“应该本来也不是想进咱们府中的,要不是有人提议......”萧承言顿了一顿。才又道,“不过在府中住,由头比无端赖在宫里更强吧。”
常苒闻言,知萧承言果知大概。“昨儿,不。前几日张嬷嬷自个儿出府时,我就让常府的在后跟着。昨儿我让沐菊她出去将众人带回来的消息汇总了一番。”
“夫人......有收获?”萧承言略有些惊喜,虽心知在紫璇宫过得不算顺遂,确真不敢笃定常苒的选择。“西知。召秦四来。”
不多时,便有一青年人跑了进来,行了个礼。
“这是秦四。王府外办差的多是他与他哥哥秦三去办。此次张嬷嬷在京的异动便是他跟的。秦四,昨日出府你可瞧见什么?”
秦四一时还未答话。萧承言又道:“府中诸事,王妃皆可闻。在她面前无不可言。”
常苒看向萧承言,瞧着他真诚眼神,受了极大感动。被萧承言覆盖的手,微微翻转,也握住了萧承言的手。萧承言牵着常苒往自己这边轻带,常苒便绕过桌子,走到萧承言边上。萧承言挪了身子空出位置,让常苒一同坐在椅子上。
见常苒坐定,秦四禀报着:“小的照例跟着。张嬷嬷给了一男子银钱,让他盯着花里巷那套宅子中的妇人。当时那院门大开着,小的亲眼看到了那院子中的人。是一个年轻妇人带着一对龙凤胎在院子中玩耍。还有两个丫鬟侍候着。那两个孩子年岁看上去,似有个四、五岁的样子了。小的问了周边居住的人,说那家的男主人似是当官的,驻守在外,地处贫苦。不想女人跟着受苦,才安置在此。按年长街坊的描述。找人画了画像,但只四、五分相似。”从袖口拿出画像展开,西知忙上前接过,展开到二人眼前。
萧承言皱眉瞧着:“眼生。”
常苒却道:“听这话,又是花里巷。那女子出身是?”
秦四摇头,“尚不知。”
常苒道:“可能,那位大人并不在外做官,更像是养在外面的外室?”
“小的无能,还未查到那男人是谁。但已经打发了人,去官府中备案文书,查那套宅子落在何人名下。”秦四回。
沐秋却突然道:“奴婢此番出府,倒是听闻了一些事。望请容禀。”
“各有各法,王爷听听我们这头的。”常苒示意着沐秋说来。
“花里巷里多为花柳女子所居之地,最是招惹是非。但那宅子却是花里巷偏外,算不上混杂但盛在消息还算通。且这样的事茶余饭后常有人论。那女人开始自言命苦。原本少年时,和家中官人相亲相爱,待快要成婚时,那官人母家却觉得她家中贫苦,死活都不同意。几次以死相逼,便一直未入的门来。又过几年,女子有孕。官人便言,待生下孩子,便娶女人入门。生产之时难产,邻里帮着急找了稳婆。可叹那一胎生的辛苦,但也算上天不薄,生下一对龙凤双子。可那女子,并未等来官人迎娶。反倒那官人领着人,做了场法事,说......双生子不详。”沐秋只稍有一顿,抬眸看了常苒一眼。
常铎也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常苒。但常苒却瞧着沐秋,生怕沐秋因外头的话再起伤感。
房中人却因沐菊和常铎都看向常苒而疑惑,不免都小心的觑了一眼。看到常苒心疼沐秋的神情,还以为是常苒自己不大高兴,因与常芜也是龙凤胎......饶是萧承言知情,也突然想到常芜龙凤胎的假说。握着常苒的手又紧了紧。
沐秋却只稍有一顿,即刻便道:“只抱了龙凤胎中男孩就要离开......那女子怎么肯。还未出月,便挣扎着起身,在院门位置才追到那官人。拽着那官人衣角哭闹不止。引来好些人,邻里指点,相聚人多,这才作罢,留住孩子。四邻刚开始还不知这是她家官人,只以为是人贩子,便吵嚷着说要报官。结果那官人边上有两人倒想趁乱走掉,被堵住才说出是城外邻村的,因那官人说要把男孩子白送给他们,这才来等着准备抱走的。”
常苒听后张大了嘴,急忙用手帕捂着。“这女子......不。这孩子确是那官人的?”常苒已知事关莒南驸马,那这官人就该是那莒南驸马。
“并未见那女子与他人在一处。想必确是。”沐秋回。
“孩子都下生了,就算无法迎娶为正室。纳为妾室也该入门呀。若是这么看,那夫人未必是因为家贫,说不定是攀了高枝,便沦为弃子外室,不得入门。那倒确是个可怜人。”萧承言道。
“我瞧未必,这么些年了,这女子就算再愚钝,也不至于一点没有察觉,想必早知自己为外室。不过是无处可依,便只能留在此,又想博个名声,才这般讲述。也有个盼头,指不定生下孩子真能进门呢。只是那男人倒真狠心。自己骨肉,竟也能送人。”常苒蹙眉,紧握帕子在手。
沐秋又道:“那女子经此,并未选择报官,只求邻里之人帮写了封自白信,后重金托人直递官人本家。不出一日,那官人父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