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章 民生多艰(2 / 2)

加入书签

“往年也加过税,没见哪里有大规模起义成功的老百姓。”

李亮虽然是底层百姓出身,但是他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想过造反。

甚至绝大多数老百姓,即便是到了绝境,也是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亮子,你还记得你当初被感情所伤,拼命干活的事情吗?”李平安开口问道。

李亮尴尬的点点头说道,“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三叔您提它干啥?”

李平安接过李鹏端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我记得你浇地,一开始能推两桶水,又快又稳,眨眼之间就浇灌了一趟庄稼。”

“确实,后来,我觉得心里有火,发不出去,我就用四桶水!”

“等到不知道第几趟的时候,我竟然加到了八桶水,三叔,我跟你说,你侄儿我,真的很强。”

一边儿的李鲲也记起来了,嘿嘿坏笑道,“大哥,你别吹了,虽然八桶水你还能勉强走,可我帮你又放了半桶,你就摔倒了,水也都撒了!”

李亮回忆说道,“其实八桶已经是极限了,我也没想到,堪堪半桶水而已,竟然让我撒了一车水。”

“所以呢,大侄子,你还觉得老百姓不会造反吗?”

李亮这回终于明白,露出了恍然之色,“三叔,您的意思是,百姓现在已经到达极限了,加征赋税,会成为最后那破坏整车水的半桶水?”

“根据情报分析,确实是如此,因为这一次加征赋税,跟往年完全不一样。”

李平安说道,“前几年,是刚开始气象有问题,老百姓那个家里或多

或少有些积蓄,即便是闹灾,也可以通过打工,或者其他方式补贴家庭开销。

“朝廷加征赋税,大家勉强咬咬牙可以坚持过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连续好几年闹灾了,别说百姓没有积蓄,就连世家、豪强都几乎没有了。

“现在可以说是,人人都盼着朝廷赈灾,减免今年的赋税。

“结果朝廷不仅没有减免的意思,还要加税,这不是逼着老百姓去死么?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这种情况,很多人会选择逆来顺受,因为怕连累宗族,上面的士绅也压着,不让闹事。

“可当家里人的亲人都饿死了,老百姓还会惧怕什么呢?

“你真的当赤脚的,怕穿靴的么?

“这可如何是好?咱们定南州本来就被南越蛮子虎视眈眈的盯着,如果大规模起义军进犯定南州,岂不是彻底麻烦了。李云也焦急起来。

他只觉得听完了三叔的话,略微思索,便冷汗直流,衣服都湿透了。

自古以来,做乱世子民是极其痛苦的,甚至连太平世界的一条狗都不如。

“不难,只要有重臣站出来,替老百姓说说话,让朝廷换个方式筹集备边饷就可以了。李平安淡淡的说道,“筹集军饷这种事情,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拿盐引跟粮商兑换,再比如用卖官的方式,让官员、士绅捐粮食换出身。

“很多寒门,其实这些年家里攒了不少积蓄。

“这太难了,三叔,您说得很对,但是孩儿现在对朝廷和衙门也算是有所了解了。圣人和大臣们,不会轻易更改政令的。李云无奈的摇头。

“你说的没错,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古以来,老百姓是最好欺负的,你让朝廷拿盐引,亦或是出身来换,那就肯定有人利益受损,然后站出来指着朝廷,甚至圣人都会被人在朝堂之上,公然咒骂成为昏君。

“反而往死里压榨百姓,朝堂依然能和和气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李平安无奈地摊了摊手。

事实证明,李平安推测的没有任何问题。

没过几天,政令公布出来之后,百姓的抵抗情绪异常激烈。

自古以来,民间都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平日里即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愿意跟官府打交道。

但是新的政令颁布之后,立刻就有百姓愤怒之下去撕了告示,甚至有些出现了暴力事件,十几个年轻人对差役一顿拳打脚踢。

只有七里堡周围一带,尤其是玉林县这边儿,老百姓虽然心里难受,却没有过分冲动。

不过不可避免的讨论这件事情。

“疯了?朝廷是怎么想的?北边儿要打仗了,要我们南边儿缴纳税钱?他们怎么想的?北边儿是前线,咱们也是前线啊?

“莫非咱们这边儿的儿郎不用吃饭吗?

“狗日的,这些当官的,平日里一个个说仁义道德说的头头是道,怎么这个时候,没有一个站出来,给我们说话的。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或少有些积蓄即便是闹灾也可以通过打工或者其他方式补贴家庭开销。”

“朝廷加征赋税大家勉强咬咬牙可以坚持过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连续好几年闹灾了别说百姓没有积蓄就连世家、豪强都几乎没有了。”

“现在可以说是人人都盼着朝廷赈灾减免今年的赋税。”

“结果朝廷不仅没有减免的意思还要加税这不是逼着老百姓去死么?”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这种情况很多人会选择逆来顺受因为怕连累宗族上面的士绅也压着不让闹事。”

“可当家里人的亲人都饿死了老百姓还会惧怕什么呢?”

“你真的当赤脚的怕穿靴的么?”

“这可如何是好?咱们定南州本来就被南越蛮子虎视眈眈的盯着如果大规模起义军进犯定南州岂不是彻底麻烦了。”李云也焦急起来。

他只觉得听完了三叔的话略微思索便冷汗直流衣服都湿透了。

自古以来做乱世子民是极其痛苦的

“不难只要有重臣站出来替老百姓说说话让朝廷换个方式筹集备边饷就可以了。”李平安淡淡的说道“筹集军饷这种事情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拿盐引跟粮商兑换再比如用卖官的方式让官员、士绅捐粮食换出身。”

“很多寒门其实这些年家里攒了不少积蓄。”

“这太难了三叔您说得很对但是孩儿现在对朝廷和衙门也算是有所了解了。圣人和大臣们不会轻易更改政令的。”李云无奈的摇头。

“你说的没错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古以来老百姓是最好欺负的你让朝廷拿盐引亦或是出身来换那就肯定有人利益受损然后站出来指着朝廷甚至圣人都会被人在朝堂之上公然咒骂成为昏君。”

“反而往死里压榨百姓朝堂依然能和和气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李平安无奈地摊了摊手。

事实证明李平安推测的没有任何问题。

没过几天政令公布出来之后百姓的抵抗情绪异常激烈。

自古以来民间都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平日里即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愿意跟官府打交道。

但是新的政令颁布之后立刻就有百姓愤怒之下去撕了告示甚至有些出现了暴力事件十几个年轻人对差役一顿拳打脚踢。

只有七里堡周围一带尤其是玉林县这边儿老百姓虽然心里难受却没有过分冲动。

不过不可避免的讨论这件事情。

“疯了?朝廷是怎么想的?北边儿要打仗了要我们南边儿缴纳税钱?他们怎么想的?北边儿是前线咱们也是前线啊?”

“莫非咱们这边儿的儿郎不用吃饭吗?”

“狗日的这些当官的平日里一个个说仁义道德说的头头是道怎么这个时候没有一个站出来给我们说话的。”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或少有些积蓄,即便是闹灾,也可以通过打工,或者其他方式补贴家庭开销。”

“朝廷加征赋税,大家勉强咬咬牙可以坚持过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连续好几年闹灾了,别说百姓没有积蓄,就连世家、豪强都几乎没有了。”

“现在可以说是,人人都盼着朝廷赈灾,减免今年的赋税。”

“结果朝廷不仅没有减免的意思,还要加税,这不是逼着老百姓去死么?”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这种情况,很多人会选择逆来顺受,因为怕连累宗族,上面的士绅也压着,不让闹事。”

“可当家里人的亲人都饿死了,老百姓还会惧怕什么呢?”

“你真的当赤脚的,怕穿靴的么?”

“这可如何是好?咱们定南州本来就被南越蛮子虎视眈眈的盯着,如果大规模起义军进犯定南州,岂不是彻底麻烦了。”李云也焦急起来。

他只觉得听完了三叔的话,略微思索,便冷汗直流,衣服都湿透了。

自古以来,做乱世子民是极其痛苦的,甚至连太平世界的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