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87两方争权烫手山芋扔给阿如夫妻缘尽泮山散人不见曹衍(1 / 2)

加入书签

生擒宗义的奏疏以最快的驿马呈了上去。

先前兵败黑水部让曹衍的儿子丢了官职,这个消息传来最高兴的却不是他,而是坐镇中书省的温阁老。

当日延英殿奏事,温琮便力主收回黑水部先前的一切册封,改为朝廷直接驻兵。曹衍自然不答应,黑水部坐拥肥沃的草原高山,有着与中原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性,贸然驻军并不利于长治久安,不如朝廷任命新的渤海大都督,还行羁縻的好。

这个理由不可谓不充分,连温琮一时也想不到该怎么反驳。但曹衍的心思就如秃子头上的虱子,实在太明显,温琮反对之心刚硬似铁:“侍中此言怕是不妥吧。羁縻之策古已有之,但效果如何,还需老夫告知与你吗?”

曹衍丝毫不让:“阁老的意思小子明白,只是阁老想想,与驻兵一地所要付出的巨额开支相比,直接册封是否于朝廷更加有利呢?”

经济上自然有利,但边境之地总要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心。这姓曹的力主册封不就是想派自己亲信过去,好有个掣肘自己的臂掖嘛,哪能叫他如愿?温琮嗤笑一声,拱手禀道:“侍中所说有些道理,却也不是完全对。圣上,太后,自古白山黑水之地便蛮夷四出,难以管束。此番得了这样大一个胜果,若不乘胜驻兵,只怕后患无穷。”

“阁老且慢,圣上容禀。”

温琮才说完,他身后站着的户部尚书崔毅便一步上前,为难道:“以户部底档上看,黑水部人口超四十万,且分散于各处山野。这些人或渔猎或放牧为生,并不集中。朝廷若要驻兵,单是接管人口一项便耗资巨大。加上营建各级官署,划分州郡,实实在在不是个小数目,国库恐怕……”

自小皇帝登基以来,不是江南连雨就是江北大旱,本就没几个丰年。去年还在与黑水部一战中损耗不少银两,加上每年驻边的军费,户部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瓣儿花,哪有银子敕建新州郡?

没钱就寸步难行,温琮当然也知道,只不过他目前要做的就是阻止曹衍在渤海羁縻州做手脚。换言之,只要不是曹衍的人借机上位,他也不是不能商量。转向户部尚书,问:“以户部推算,驻兵需要多少银两?”

崔毅粗略一算,拱手答道:“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三千万两。”

这个数字过于庞大,以致两方各自陷入短暂沉默。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朝廷没银子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办法。曹衍略占上风,忙乘胜追击道:“圣上,羁縻亦是一时之策,保渤海一带再不起兵祸,百姓有力从事生产,银钱嘛,总会慢慢攒起来的。”

“侍中所言甚是。”见己方有利,曹衍身后的御史忙趁机进言,“只是这人选嘛,需得是武将出身,还要熟悉渤海一带民情风俗者最佳。”

话也没错,曹衍党一见有人起了头,一人一句往上凑,只差明明白白说这个人选就是曹蕻本人了。

温琮听得发笑,冷脸问:“秦御史所奏之人,不知姓甚名谁?”

秦忙拱手:“纵观朝堂,此职非驸马都尉曹蕻曹大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