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0蹊跷的求和(1 / 2)

加入书签

赵恒取代了曾经的赵元僖,站在了准皇储的位置上。

同时,寇准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这一举动让京中各大世家不敢轻举妄动。

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虽都是正二品大员,品级相同,也同为副宰相,可真要说起来,这可是两个八竿子挨不着的官职。

朝中分为东西二府,东府中书门下,为朝廷最高行政机构,除了位同宰执的同平章事外,就是参知政事,这是文官里的天花板。

而西府枢密院,是军事机构,枢密院掌握兵籍、虎符,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军队的日常训练和管理由三衙负责,算是兵将分离,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东西二府历来相互独立,而又隐隐制约,二者都只向皇帝负责。

一个人能从枢密院被调入中书省,足见皇帝对他的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女儿沈知白刚刚提出改革科举诸事。

这是一个明显的、力挺沈知白的信号,虽然皇帝暂时妥协将人贬出京都,可看这调动,显然是想要弹压文官。

明眼人都清楚,只要时机一到,科举改革之事,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与寇准同为参知政事的吕端,以退为进主动上书,甘愿居于寇准之下,皇帝立即授吕端为左谏议大夫,任户部侍郎、平章事,其位在寇准之上。

当初受二皇子之死牵连,吕端被贬,却在赵元僖死后不久便官复原职,并于一个月后,升任参知政事。

现年五十七的吕端,自太祖建朝便一直在朝为官,至今已宦海沉浮数十载。

??????????

一月前(淳化五年八月),辽国上京。

“太后,宋朝使臣求见。”

“传。”

众目睽睽之下,宋朝使臣走了进来,微微躬身:“拜见辽国太后,臣携吾皇求和旨意前来。”

这话让朝臣们炸了锅,这还是自唐末石敬瑭之后,四十年来,第一次收到汉人的示好。

上次石敬瑭可是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

......

下了朝,耶律宏庆约了好友李殊喝酒,自从李殊入辽为官之后,两人少有机会见面。

千里来投的李殊是个汉人,而耶律宏庆身后是契丹贵族,辽臣们原本就将汉人看做奴隶、牲口。

叛国而来的李殊在他们眼中,连最低贱的牲口都比不上,偏这姓李的贱人还要用皇帝的名字给自己冠名,这让人怎么忍?

耶律家自是严禁他们私下来往,耶律宏庆独自在酒肆里等到了天黑,李殊才匆匆赶来。

“怎么这么晚?小皇帝留你了?求和这事儿怎么说?”

连他这个成日在上京城里闲晃的人,都听说了宋朝遣使求和之事,这个消息在上京必定传的沸沸扬扬。

今日之事,怎么看怎么诡异,李殊端着酒杯静默不语。

眼下皇帝尚未亲政,萧太后把持着朝政,李殊是小皇帝为数不多的消息来源。

每次都趁着下午上课的空当,向李殊打听朝中之事,闹得他时常晚归。

只是...今日却并不是因为小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