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此地不宜久留(2 / 2)
这番话,除了小部分推测之外,倒也有理有据,若宋朝当真内乱四起,不正是趁机拿下的好时机吗?
萧太后听了这番话,火气倒是下去了,对李殊也有所改观,只是...
“你说的在理,可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推测,而贸然用兵。”
李殊深知此事关系着他的生死和前程,若他不能说动萧太后出兵,此刻身侧的这些看到希望的辽人武将,会将他撕成碎片。
背脊还在隐隐作痛,时刻警醒着他李殊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蝼蚁罢了,但通天梯也在眼前。
他据理力争:“近四十年来,从五代十国,后周柴荣开始,汉人强势复兴,对我们大辽一直是强硬压制,不停地进攻,不断胜利。
乃至宋朝现任皇帝举国兴兵,收复故地??您觉得他对我们会想要求和吗?缓兵之计罢了!”
这话说服了部分朝臣,宋朝皇帝只要有机会,势必要收回燕云十六州,没见第一次御驾亲征,在高粱河被射成了筛子,最后只能架着驴车逃跑。
这样都没有打消他的想法,后来才有了第二次雍熙北伐宋军大败而归。
想要打消这位宋朝皇帝的念头,除非他死!
群臣议论纷纷,但除了二十部的将领之外,半数大臣的意见还是希望以和为贵,一时间双方僵持住了。
站在首位闭目养神的耶律休哥,睁开了眼睛。
“以李继隆的能力,西夏那边不会缠住他太久,依我看宋人估计是真心求和,原因也简单,大概是皇帝上了年纪,才发现曾经的想法不切实际吧。”
他与赵炅年龄相差不大,自然明白人老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快马去西夏来往也就半月时间,”萧太后一锤定音:“既如此,先打探情况,再决定是和是战。”
吵得乌眼鸡一样的大臣们偃旗息鼓,等着密探回报。
为何宋朝会在这时候求和呢?当真是缓兵之计吗?
??千里之外的京都,沈知白被贬之前,朝中暗流涌动,没人知道皇帝的病情再次反复。
自年前病重之后,赵炅的身体每况愈下,曾经在战场上的旧伤,成了拖垮了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医院院正把着脉,眉头越皱越紧::“陛下,恕臣直言,您这脉象可不太好。”
“咳咳咳,”榻上的皇帝喘了口气,放下批阅奏折的笔:“说罢,朕还有几年光景。”
哪怕是盛夏,赵炅的屋内也是闭着门窗,生怕有一丝风漏进来。
“若将养的当,五年不成问题,只是那丹药...”院正神色凝重:“还是要少吃,多了怕是有损寿数。”
赵炅没说什么,只挥挥手:“下去吧,管好你的嘴。”
“微臣告退。”
赵炅并没有将太医的话放在心上,实在是之前病重,全靠着这秘药控制箭伤腿疾,若照御医的治法,估计他到现在还躺着呢。
只是眼看身体越来越差,太子之位空悬,西边又起战事,赵炅为了稳住辽国,不得不在八月遣使求和。
不过也没关系,反正使臣前去求和也不过是托词,又没带正式的国书,只要他们安分一些时日,等老三平稳的坐上太子之位就行。
是的,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