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可怜的大峰捉虫(1 / 2)

加入书签

县西一条官道太窄,陈老爹到陈家湾路口的时候,远远看见了陆二保和王丰年。

十多年没见,瞧着眼生,他轻飘飘瞥一眼,就移开视线,赶着骡子车下官道,回了陈家湾。

陆二保和王丰年走到陈家湾附近,像村里有凶兽一般,沉重的脚步猛地加快,几乎要跑起来,直到他们看不见陈家湾,也没力气了,才蹲坐在路边歇脚。

有三辆车经过他们面前,车上六个汉子,载了些红红的物件,极有辨识度,一看就是要办喜事。

有个赶车的年轻汉子说:“三苗,你怕什么悍夫郎啊?再悍能有大峰家的夫郎悍?人家敢跟大峰拍桌子瞪眼呢!你看看他俩成亲后,把大峰给美的,一说夫郎就在笑。”

陆二保和王丰年抬头看,分不清哪一个是大峰,也不知道这说的是不是黎寨的那个黎峰,视线追着他们走。

几人哈哈笑着,黎峰注意到路边的两个人,朝那里看去。

是对中年夫夫,年纪跟他娘差不多,灰头土脸的,满面疲惫。大冷的天,都一身热气,头脸冒汗。

黎峰拉住骡子,停在道上,问他们:“你们这是去哪里?顺路的话我捎带一段。”

陆二保知道不顺路,面对善意,还是回答了:“我们去上溪村的。”

他们夫夫俩不健谈,说了上溪村不算,还说:“去看看孩子。”

黎寨在西,上溪村往东,黎峰刚从那边经过,有个三里多的路程。

他看看天色,再看看这对中年夫夫的面貌,可怜天下父母心,说:“我送送你们。”

他让三苗换个车坐,把空箩筐都拿走。

“你们到寨子里,给我夫郎说一声,我晚点回。”

三苗笑嘻嘻道:“放心吧,到了寨子,我先去你家,再回我家!”

陆二保和王丰年不好意思,连忙起身,又是谢又是说不用。

黎峰牵着骡子转向,让他们上车坐。

“骡子走得快,你们上来吧。”

另外两辆驴车说走就走,陆二保跟王丰年看看远处,又看看等待的黎峰,连声道谢,上车坐着了。

他们夫夫俩坐车的机会少,要是大伯家去县里,车上有空位,才会顺路捎带。

坐车比走路舒坦,颠簸也舒坦。

陆二保生疏地跟黎峰搭话:“你们是去县里采办物件,要办喜事了?”

黎峰还算健谈,他说:“是寨里的小

汉子要娶亲了,定了腊八的日子。今天顺道把年糕卖了,再采买些肉菜、红事物件。”

年底嫁娶的人多,十一月还好,进入十二月,一直到正月,几个好日子都挤得满满当当,吃席都跟流水似的,到处跑。

王丰年说:“我们家前阵子也办了喜事,孩子出嫁,就冬月二十。”

黎峰挑眉:“巧了,我也这天娶亲的,你们是哪个村的人?”

陆二保说:“陆家屯的。”

黎峰没多想,他在陆家屯不认识谁。

“我夫郎是陈家湾的。”

陆二保跟王丰年都哑声了,盯着黎峰的背影,都要把他的脊背灼烧出一个大洞。

黎峰聊天的时候,就感觉车上那对夫夫的拘谨,渐渐没了回复,他就及时截了话题。

三里的路程,走了将近两刻钟。

到了上溪村的路口,陆二保跟王丰年下车,又连声道谢一回。

王丰年想了一路,找了个合适的理由问黎峰的姓名:“我们以后找你道谢。”

黎峰不需要,这都是小事。

像他们这种经常上山的猎人,平时都有点讲究,日行一善也叫积阴德,好事做多了,山神会眷顾他们,在山上能逢凶化吉。

没问出来,王丰年没好再开口。

他们在路边站了会儿,看黎峰走远,才理理衣裳,往上溪村走。

上溪村,谢家。

谢岩今天没能去县里,留在家中做“人情功课”。

回门那天,陆杨特地教过他,具体怎么实施,让他列出个一二三四来。

因此,今天谢岩难得坐书桌前忙活了一天。

他娘赵佩兰看得很是欣慰,早中晚的,给谢岩死去的爹连上三回香。

谢岩:“……”

他默默把他写废的稿纸藏起来,想等烧火的时候扔灶膛里烧掉。

他娘识得一些字,要是发现他不务正业,能哭到昏厥。

眼看着天色已晚,谢岩越来越不安。

陆杨说中午之前就会回家的,这都要到晚饭的时辰了。

他在家中坐不住,跑去门口看,在门口又嫌院子遮挡,出了院子还怪村里房子碍眼,这么一步步走到了村口,站大树下缩着脖子张望,成了一座望夫石。

望夫石谢岩没等回夫郎,反而等到了他的两个岳父。

岳父们风尘仆仆,心事重重,从他面前经过,都没注意到他。

谢岩目光追着他们看,脚步不动,又回望

官道的方向,远远见着一辆驴车靠近,脸上露出欣喜笑容。

“柳哥儿!”

这一声招呼,让他的两个岳父打了个哆嗦。

陆二保跟王丰年回头看,见他们家的哥婿谢岩像个小老头似的,两手缩在袖子里,细长的脖子缩在脖套里,还戴了老大一个皮毛帽子,半分书生的文气都没有,一时无语。

谢岩回头招呼岳父:“爹,柳哥儿回来了!”

陆二保:“诶!”

他们大老远过来,谢岩也不知惊讶,真是心大。

王丰年:“……你刚没看见我们?”

谢岩说:“我看见了,你们没看见我,我刚准备追你们,就看见柳哥儿回来了。”

王丰年没话说。

柳哥儿柳哥儿。

你知道你娶的是谁吗,就喊柳哥儿。

陆杨今天回来晚了,冬天天黑得早,他看见村子时,天边还亮着,进村的时候,已经麻麻黑。

带出去的四箩筐菜和一背篓包子都卖完了,拉回来的还是满满一车货。

这是他临时起意,去东城门那边采购的。

东西哪里都能买,照顾下熟人生意,可以拉拢感情,也跟罗大勇汇报下他的生意,好让人放心。

如他所料,晚了几个时辰出来,就没有之前那么冤家路窄,他一个熟人都没碰见,一路走得很安心。

进了村子,他看见两个爹跟谢岩都在村口等他,脸上扬起笑容:“怎么都站这儿啊?走,回家去。”

谢岩喜滋滋跟上,问他:“你去买东西了?我看你没回来,都想去县里找你。”

陆杨没见过像谢岩这么粘人的小汉子,嘴上嫌弃,心里受用。

“你找不到我,乖乖在家等着就行了。”

陆二保跟王丰年在旁看着、听着,见他们相处好,心里那些话更是无法说出口。

不戳穿是最好的。柳哥儿过得好,杨哥儿也过得好。

可是县城就这么点大,县城以西四个村子,都互相说亲、婚配,陆杨回村住,还跟陆柳长得那么像,马上就年节了,各家各户走起来,别人肯定会议论,到时又该怎么收场?

陆杨看他们神色,就知道两个爹已经去过黎寨,心中了然。

他们一行人回家,谢岩想帮着卸货,力气太小,没帮上忙。

还是陆二保过来搭把手,把四箩筐的货卸下来。

陆杨买了煤炭,这东西放铜盆里取暖,比木柴耐烧,价格也贵

,一百二十文,一百斤。

烟气少一些的,以银两计价,他暂时买不起。

这些煤炭,装了差不多三箩筐,给谢岩读书时用,算冬季物资储备完成一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