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怎么办!(2 / 2)

加入书签

乌平之给他留过几次银子难得被谢岩训话。说他家那情况送银子过去跟把银子扔大路上一样只会让人疯抢没必要。

这都能开口要钱了铺面也开起来了。

不错有盼头了。

谢岩看他俩的反应说话委婉了:“钱是大事。”

陆柳看贵客没走小小声搭腔:“对。”

乌平之想了想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他问:“要多少?”

问起要多少陆柳不开口又小口小口吃包子。

包子好吃但这是卖钱的东西不能多吃了他小口小口地咬一只包子能吃好久。

谢岩稍作思考借钱要还解一时之急

他沉稳道:“还是挣钱吧。”

他模样认真又正经陆柳为他的脸皮惊叹。

乌平之吃完了四个包子停手喝茶。

他喝茶慢心思急转想想铺面的寒酸情况再看看这两个小老板的稚嫩内向怎么都不合适。巴掌点地方帮工都请了两个。

他含蓄道:“你俩靠这个铺子挣钱有点难啊。”

谢岩承认靠自己很难但坚定拥护夫郎:“我夫郎很厉害!”

陆柳被他的大嗓门震得一激灵只好跟着喊话:“我、我很厉害的!”

厉害不是喊口号。

谢岩紧跟着说起陆杨开铺面以来的种种作为从开始做包子就在谈价、压价从成本上省钱。

铺面刚开人气不足又收菜卖菜做添头让铺面广为人知。

又跟各处老板谈价钱拿了很多附近街道没有的吃喝来卖。

前几天还给陆林出主意家里竹编的生意都能想到跟义庄合作。

乌平之听前面只是点头

陆柳胆小先被义庄吓到再被乌平之的目光吓到。

乌平之的诧异凝固:“你好像很害怕的样子?”

陆柳强作镇定:“也没人说挣钱不能害怕。”

有理。

害怕还能想到这个主意厉害。

陆柳想了想把哥哥今天跟他说的生意经也拿出来说。

乌平之不看谢岩了转身看陆柳摆出要跟他谈生意的样子:“很有想法但做生意不止是买入卖出还能空手套白狼。弟夫你说呢?”

陆柳呆住。

啊他能说什么啊?

哥哥没有说这个啊。

怎么办怎么办他为什么要撒谎现在怎么办。

谢岩把乌平之拉过来:“你跟我说。”

乌平之逗他:“不能跟你夫郎说吗?”

谢岩很认真:“下次你跟他说。”

乌平之乐了:“轮流当管家啊?”

谢岩:“……”

“你话好多。”

乌平之:“……”

服了。这就是求人的态度。

乌平之觉着他们现在是套不住狼的就跟谢岩说:“我之前劝你不要抄书挣钱你也没问为什么我今天给你说说。”

抄书是书生的挣钱方式之一写字快慢、抄录准确度都会影响成书时间也影响挣钱速度。

抄书要边看边写怕抄录错越往后越要比对一句话念念叨叨越到后面耐心越差越容易出错。

一张纸有个错字就要重写一个月能抄一本都厉害了。谢岩他背书厉害省了这些耗时书写起来思绪沉浸落笔如游龙成书速度极快。一个月能有个三五本。

抄书是有成本的人力就算了吃喝也不计较了单算纸墨都不便宜。抄一本书旁的消耗都不计较一本书也就挣三五钱银子。换算出来三五百文钱而已。

一个月才多少?

有功名的读书人,尤其是谢岩这种有真本事的,耗在这里,实在不值得。而县里几家书斋,早都跟谢岩打过交道,价格涨不上去。

谢岩可以靠背记藏书挣钱。藏书分很多种情况,比如谢岩在书院看的,外头书斋老板没有,想要的话,谢岩默写出来,卖给他们。这东西肯定不能按照普通的手抄本来计价的,谢岩从前吃了亏。

再有短暂交流观看的,时长足够,他们可以让请人抄录。藏书不能拆,只一本摆着,省不了工时。有的老板谨慎,就会再请谢岩去背记默写。

但这些东西,都跟手抄书一样,耗时长,挣钱少,把人长期困在书桌前干这种事,身子也受不了。熬出病来,不够诊金的。

最重要的事,藏书因稀少而珍贵,谢岩能看的藏书有限。

谢岩连连点头:“嗯嗯。”

乌平之说:“你要用你的本事去挣钱,你最大的本事是会读书。明年二月有童生试,你趁早准备押题,找几个作坊,印个巴掌大的册子,各处走走转转,叫卖叫卖。你写一份,卖成百上千份。又不是抄别人的书,拿别人压箱底的宝贝去挣钱,谁也找不着你的麻烦。若是能押题成功,有人因此取中,你挣大钱的机会就来了。”

童生试算什么?县城的小秀才没多大用处。

看看谢岩都被欺负成什么样了?关键是后面还能考举人、考进士。

乌平之往门窗处看了看,压低嗓音说:“你们刚说,出去卖包子,都喊着‘老板花一百两银子学的手艺’,卖这个册子也一样,要扯虎皮。童生试的册子就用你的名字,你名次靠前,本县书生都知道你过目不忘,别说童生了,别的秀才都会买一本看看。你且等着。”

谢岩听着心中火热,他有用了!

陆柳在旁给他俩倒茶,乌平之转而跟陆柳说:“科举不是儿戏,把大名放上去,会承担极大的风险。你们可以再考虑考虑。也能一开始就扯虎皮,用别的什么人的名义,比如说京城带来的书册。”

陆柳跟谢岩都做不了主,听着能挣钱就高兴,都是应话,只等着陆杨回来拍板定下。

谢岩不想陆杨劳心太多,又拉着乌平之讨论别的细节。

到这时,他就要留乌平之吃饭了,本想出去找个饭馆,乌平之看陆柳插不进话,就说:“前阵子在府城,应酬太多,吃腻味了,就想吃点家常菜。”

陆柳麻溜起身,去灶屋弄家常菜。

此时此刻,陆杨跟苗小禾在街上闲聊,看两个男人往板车上装货。

黎峰拿酒最多,有三坛,余下的大酱、酱油、菜籽油,都是一坛。反正大家伙都赶集过,近处买油,大家就能省着买,一次买个二两、三两,不会一买好几斤。

米面好带,放着不怕碎,还能围着这些坛子,也为年后拿货腾位置,黎峰多拿了一些。

这样弄出来,两个夫郎就只能在赶车的地方搭着坐。

陆杨不想挨着黎峰,跟苗小禾说:“不知道能不能骑骡子。”

苗小禾说:“应该可以的,骡子都能驼货,为什么不能驼人?”

说得很对,但黎峰不同意。

陆杨骑在骡子上,就走在他前头,凭什么?

看他这样,陆杨就想翻白眼。

夫郎走在前头,就能当了他的家?看把他气的。

“这还没骑呢。”

货物拿完,他们赶早离开县城。

走在路上,陆杨还跟苗小禾搭话聊天。

陆柳在寨子里很少出门,又是住在山下,他问起新村的情况,苗小禾不觉得有问题,一样样跟他说了。

“各个村子都一样,新村不在山下,跟陈家湾也没什么区别,只是养狗的人家多,我以前都没见过这么多狗,有一条叫唤,别的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