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 初五开市(1 / 2)

加入书签

除夕夜的守岁,谢家是收拾行李度过的。

家里早都被人抢过,也典当过许多物件,余下就是衣物鞋袜、书籍笔墨,再是家里日用的物件。

陆杨把箩筐都收拾出来了,衣服、杂物都放箩筐里,木箱要空着,给谢岩放书用。

书很精贵,不好挤压,有了折痕,他们都心疼。

谢岩不想拿稿纸,陆杨也给他带上了。

这些他说了要拿来糊墙的东西,一直没得空,现在好了,直接去县里用。

对联都贴上了,这个不用取下。

门神画像实在好看,谢岩花了很大的精力,耗时数天才完成。

直接贴门上,陆杨舍不得。谢岩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找,把这两幅画像裱出来了。门上钉钉,挂出来看。次日一早,取了就走。

晚上家里灯火通明,一家人都在说话。

赵佩兰神思杂乱,看得出来有很多话想对谢岩的爹说,收拾着收拾着,就要去牌位前上柱香,嘀嘀咕咕一会儿,又继续去忙。

今年的年货储备不多,因铺面开起来,肉和面粉都不缺,平常要吃,就能从铺子里带回来,家里弄完一顿年夜饭,余量少。

新年新开始,收拾完行李,陆杨揉面包饺子。大年初一早上,吃顿饺子。

除夕炖的鸡汤还有剩,半夜里饿了,拿来下面条吃了。

天光亮起时,陆杨把家里剩的一些瓜子和花生拿上,再有一碗饺子,叫上谢岩,去给陆林拜个年。

以亲戚来说,陆林是哥哥。该他们先上门。

上溪村就这一家亲戚走动,陆杨也说了不用过来拜年的事。

“家里都收拾好了,等会儿大松哥他们要过来,帮着拖拖家当,我们再见就是初五。”

后院小,再住不下更多人,陆林到县里上工麻烦了。

他还没怀上孩子,两相考虑,可能要把这差事辞了。

只是县里差事难找,在村里待着,能有个进项不容易。

他工钱都涨了,一个月能有九百文钱,和一两都差不多,实在舍不得。

陆杨让他别为难:“我那儿也离不开你,这不是还没开春吗?你们两口子辛苦点,每天跑一趟。等要翻地播种了,你们不好来,我再做安排。你在家也能养个猪崽,编编竹席。”

贴补的进项,到底不如稳定的工钱。

陆林拉着陆杨说了又说,“等你那边住得开,你还是请我去

帮忙。

陆杨应下了。

自家哥哥,拉拔一把应该的。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对陆林印象也挺好的。

让他做的事,他都办了。不挑不捡,不摆亲戚架子,也没比着陆柳的待遇来,说别的亲戚是什么待遇,他是什么待遇。

人挺好,以后方便了,还是请到铺子里做帮工。

除夕夜闹一场,上溪村的年节静悄悄。

半夜里鞭炮都没人放一挂,有的人从后门出去打听,人没走远,就听见谢岩三个叔伯家里有喝酒作乐的声音,知道混子们还没走,都躲家里不出门。

早上也没谁出来,陆杨四处转转,村道上都没人。

等他们吃过饺子,把锅碗洗洗,灶屋的东西也收拾出来带上,一家人就等陆松陆柏两兄弟了。

陆杨洗手,给婆婆梳头。

妇人的发髻样式多,陆杨会一些,他以前也给陆三凤梳头。

赵佩兰好多年没打扮过,梳妆台都没了,坐在小板凳上,身板挺直,紧张又拘束:“这有什么好打扮的?一把年纪了,怎样都行。

她最后一件首饰,就是那对金玉耳环,给陆杨拿着,让他卖了换银子,拿银子去看病。

陆杨没卖。今天给她戴上。

赵佩兰的耳洞没有堵住,耳环很轻易就戴进去了。

陆杨猜着,在很多个夜晚,她应该是会把耳环拿出来戴一戴,存个念想。

发髻没有首饰配,也就是梳个普通的妇人髻,裹块头巾做装饰。

陆杨手上没好布,还是赵佩兰原来的头巾,他叠一叠,绑在发髻上,在下方收尾系带,像头顶有一轮弯月。

全包的头巾显老,露一些头发出来,人瞧着精神。

陆杨说:“以后让阿岩买几根发簪回来,简单的发髻都能配。

赵佩兰不要,现在这样,她就很满足了。

她摸摸耳环,问陆杨:“手里还有银子吗?

陆杨点头:“有的,您放心吧。阿岩的束?也够了。

谢岩坐在板车后边,看着他们俩说话,在晨光里,笑得像个小傻子。

再等一会儿,陆松跟陆柏兄弟俩就赶着驴车过来了。

他们家就一辆驴车,载着些土砖、黄泥,糊墙的家伙。

怕陆杨这头东西拿不了,又借了一辆驴车使。

本来陆家两个爹也要来的,想想他们今天要搬家,又要赶着开市之前收拾好屋子,就没来添乱。

他俩来都来了,搬东西的功夫,也走了一趟陆林家。

陆林看要搬了,过来帮忙。

也没什么好帮的,都收拾完了,搬上车就能走。

赵佩兰锁了门,把钥匙交给陆杨。

“这房子,你看能卖几个钱?价钱合适,就卖了吧。”

他们不会回来这里了。

离再近,也不会回来了。

陆杨没劝,回头就跟陆林说:“林哥哥,你听见了,到时帮我问问。”

陆林答应了。

谢岩赶马车,走在前头,陆松陆柏兄弟俩在后面跟着,陆杨晚一步过去,他买了鞭炮,除夕没放,今早没放,现在搬家走人,他全给点了。

噼里啪啦的炮竹声里,陆杨往前跑一段,上了马车,挨着他家状元郎坐。

赵佩兰在车上,眼睛望着后面,看着承载了众多苦痛记忆的房屋留在原地,越来越小。

傻柱急忙忙从家里出来,他娘也一起,明知故问道:“你们这是要搬到县里了?”

陆杨答应的事,不会食言。

他说:“傻柱以后不用去我那儿帮忙了,我们两家两清了。”

傻柱娘高兴不已,她拿了很多菜。

村里就萝卜白菜多,这些陆杨都知道。傻柱娘也没旁的菜给,自家菜园里稀稀拉拉长了点蒜苗,她割了一半,有个三斤多,都给陆杨了。

别的菜陆杨就不要了,实在不好拿。

今天二喜也殷勤,一改常态,他竟然还给陆杨拿了二两银子。

“我欠你们家的,我还给你,以后我也不欠你们家银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