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炮仗(2 / 2)
陆林想来,但是家里不如以前和睦了。
原来一家子住着,谁也没比谁好,他们夫夫俩一开始是出半天工,都没当回事。后来是全天工,但早出晚归,风雪里跑着,都知道辛苦,也没说什么。
早前,陆林跟张铁都有考虑,他俩还没孩子,不能长期分开。为着孩子,陆林想要舍弃县城的差事。
话都放出去了,等开春,就老实种地。猪崽都放家里养上了。可变得太快,家里翻地了,这都二月中旬了,他们一天忙过一天,忙完了,还要留县里干活,家里肯定会闹起来。
陆杨听完,觉着这事简单,分家就能解决。
成家的兄弟,本来就不适合一屋住着。
各人性情不同,干活多少,爹娘偏心,饭菜多吃一勺,谁偷懒吃肉蛋,谁干活喝稀粥,这都要吵。
这还是都种地的情况。突然有个兄弟不种地了,酸水能把人淹死。
分家事大,他不说出口。
陆杨点点头:“没事,还早,阿岩要准备科试,我们应该在六月份准备搬家。那时候地里正农忙,再看吧。
说起种地,大伯一家真是拼。
他们起早贪黑的,壮劳力都带出来两个了,家里的地是早晚犁。
睡得晚,起得早,两头都不耽误。
因为来县里还要拉人驼货,驴子没法留家里,白天家人干不了太多活。
这头都商量过,找了别的亲戚租用耕牛,说好了价钱,他们算一算,还有得挣,舍得花这个钱。总之,钱要挣,地也不能荒。
还赶着时辰出去卖货,陆林跟他聊几句,三五口吃完饭,放下碗筷,上个茅房,就背起背篓往外赶。
二月十七,县试开考。
大伯家就来了苗青和陆松,留二柏
在家干农活。
县里没有贡院,考场设在衙门里。
众多书生家属在外等信儿,附近摊子都满客,走在外头的摊贩比客人多。
做生意的人精,一打眼看过去,全是卖吃喝的,花样馒头都有人学出来了。
这头再卖,就是小钱。
家里的良田还等着,陆杨让他们收手,差不多到时辰,人回来,就可以算账分钱了。
炒面粉卖出去了两百七十斤,自家磨的面粉,成本按照六文一斤算。
他们炒熟了,价格翻倍。分两种包装,五两一包的,卖六文钱。一斤一包的,卖十二文钱。利钱好算,有个一千六百二十文。
陆林说好了,要跟陆杨分钱。
这事陆杨就出了个主意,没参与炒,没参与卖。陆林两口子拿着工钱,帮着卖馒头包子和瓜子还好说,大伯一家三口是纯帮忙,忙十天,还天天来揉面。包吃喝,不够工钱的。
再是炒面粉的包装,是陆杨买纸裁制,算出了小钱和微薄劳动。两相比较,他把话敞开说,算他们互相帮忙。炒粉面的钱,不用分给他。包子馒头的帮工钱,他也不往外给。
这有一两六钱多,苗青还要回家开工钱,他算了算账,要往外拿个五百文左右。
他跟陆杨说:“你爹他们能分一百三十文钱。
陆二保跟王丰年养了三只猪,又捉了鸡苗回家养,还有一亩良田要侍弄。一亩地听起来少,在家里只有一个劳力的情况下,杂活加起来,也很繁重。
陆杨笑着点点头:“那你们这回就挣了一两一钱银子,这才十天,值了!
累一阵,真是值了。
他们都露出笑脸。
陆杨这里,因各类原材料都有存货,不是最起步阶段的买多少面粉和肉,就做多少包子馒头,计算起来是估量。
这几天卖的花样馒头极多,卖最多的那天,一天蒸了十二笼。有人开始模仿以后,数量大概在六七笼左右。
店内卖的跟背出去卖的合算,卖出了六两多点儿。利钱有个二两出头。
瓜子花生搭着卖了不少,散装以后,人工麻烦了些,闲着就包,有货就拿出去,这是琐碎零头,没紧着它来,一起也卖了八十多斤。挣个八十多文钱。
陆杨知道他们辛苦了,他铺子里还有些肉,给他们各拿两斤肉,再装两斤白蘑菇、五斤笋子,算作犒劳。
这些折算成银钱,就算瓜子和花生挣的钱
拿出来花了。
等他们走了,陆杨再看看账本。
二月的生意,包子馒头和酱料山货都撑起了半边天。
山菌的生意稳定了,每天都有人来买,百姓家能吃得起的菜不多,山菌算一样。
尤其是低价的山菌,晒成干了,轻轻的不压秤,很多人都是半斤半斤的买,人多了,总数就起来了。
笋子可惜了,气温转暖就跌价。
春笋明明很鲜嫩美味,却卖不出冬笋的价格。只卖三文钱一斤,胜在量大。
这些他是有收货价的,按斤论钱。
熟客带动新客人,再有最近县里人多,酒楼饭馆都满客,对菜量需求大,他这里不知是哪个好心人做了宣传,后院的整车春笋,都被人一溜拉走了。
今天给分一些出去,铺子里还剩小半筐,晚上再来人,就留不住了。
月中时,谢岩说会回家,这都十七了。
陆杨想了想,把笋子搬到灶屋里留着自家吃。
等他家状元郎回家,也吃点时鲜。
酱料的生意相对稳定,他让拉春笋的铺子捎带了几坛走。
等过阵子不忙了,他再弄个试吃小摊,扩扩名气。
上次的试吃小摊都说尝不出味儿,还是要大口吃才好。
既然要大口吃,他就要收钱了。他想好了,弄拌面来卖。
一碗拌面,收个五文钱,挣个辛苦费。
自家不亏,也能扬名。还能吸引面馆老板来谈价。
他拿算盘一样样的加,这半个月,铺面利钱将近六两。
以他们家铺面开门的年份以及规模来说,这是个很了不得的数字。
陆杨以前跟人聊过,街边小铺子,一年能挣一百两,都是大大的赚了。
他这铺子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可以挣到一百两。
一百两能干很多事情,至少供读他家状元郎完全没有问题。
他们家租房子住也没问题,还能攒出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陆杨正盼着呢,突然眼前黑了一瞬,猛然惊觉他是个有病的。
家里养个病鬼,比读书还耗钱,一百两就不够看了。他吃药,一年就要吃个三十六两。
把药膳的银子加上,能翻倍。谢岩还一直想买年份好的人参。
哎!
没劲。
陆杨合上账本,到门外左右张望。
谢岩紧赶慢赶的,在铺面关门之前,从前门回家了。
他一路跑回来的,眼神极其兴
奋激动,两眼比天上的星星还亮,脸上一片红意。
他体能没练出来,跑动一阵,血气上涌,脑门都冒汗了。
“杨哥儿!我明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