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有人疼(1 / 2)

加入书签

谢岩去府城后,陆杨忙起来了。

他跑了一趟牙行,要看商铺、仓库,还要买良田。

良田最好靠近黎寨或陆家屯,再找两户佃户。

商铺最好是带仓房的,如果没有,那么就是一间商铺加一间作坊,作坊要大一些。

这是大生意,陆杨还是跟罗家兄弟一起上门谈的,牙行的人很殷勤,当天就给他提供了一些商铺的音讯。

陆杨没急着去看,让他们再看看,这几样都办好了,他一起看。

这头安排出去,陆杨带着两幅门神画像,去拜访丁老板,给他送画。

丁老板惊喜得很,他还以为谢岩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记挂着。

他也好久没见着陆杨了,问他:“最近在做什么大生意啊?”

陆杨脸上都是笑,态度一如以往。

“我最近没做生意,我夫君从府学回家,就待一阵子,又去上学了,我就在家好好招呼他。”

丁老板真是看不懂陆杨,他觉着陆杨是事业心很强的人,谢岩明显是听陆杨的,见他愿意守在家里,惊讶过后,感叹连连。

“你家相公有福气,得你这么个里外一手抓的夫郎。”

陆杨捧回去:“老哥哥也有福气,嫂嫂也是能干顾家的人。”

丁老板呵呵笑了,把两幅门神画像展开看。

谢岩画画的功底好,上次两幅门神画像,眉眼间都有陆杨的影子,拿给他的,就是坊间常见的门神形象。谢岩画得更加神气威武,栩栩如生。

丁老板说:“我该请你相公画个财神爷的,财神爷的画像可以挂在家里,这门神画像,放到外头我都怕被人偷走。”

陆杨深有同感:“我这搬家了,他画的那两幅门神像也没挂出去,实在舍不得。”

这画像可以挂在大门上,隔着院门,可以用,又能防着陌生人。

丁老板想想,说:“我拿到酒坊挂起来好了,门神像挂出来才好镇宅辟邪。”

陆杨随他怎么用,坐这儿再聊两句家常,谈到了生意。

有几个老板找到丁老板,想让丁老板做中间人,请陆杨去吃顿饭,谈谈山菌生意。

陆杨不瞒他,与他直说:“老哥哥也做生意,多的不说了,做生意最忌讳东家一个价,西家一个价,他们要用以前的价来谈,我没法答应。

“我们商号在府城码头已经站住脚了,府城今年时兴的名菜是菌子菜,酒楼

饭馆争相上新,送货过去都是千百斤的出货,根本不愁卖。他们之前找我谈过,我跟他们说实在的,他们看不起我,当我是拿乔,又追到寨子里买货。他们想等我手里压的货多了,把自己拖垮。现在怎么着?我没垮,我挣到银子了,他们先垮了。

陆杨顿了顿,说:“这顿饭我就不吃了,拿货价我是不会降的。给他们的价格是刨除关税和运费之后的价,已经低于卖到府城的价格,他们在本县内,有得挣。我铺子就在旁边,你也知道,普通的菌子我就没叫价,这东西百姓也吃。叫价都是贵价菌子,这其中利润几何,他们心里清楚。现在只是让山民多挣一点罢了,没让他们吃大亏。我还听说他们在外说我赶尽杀绝,劳您给他们带句话,我要赶尽杀绝,他们一朵菌子都拿不到。

陆杨知道与人为善的道理,不会把人逼狠了。

大家正常做生意,他没欺负人,没道理为个谈不拢的价格叫屈喊冤,挣了钱也没分给他。

丁老板没多说,他就是帮人带个话。

陆杨从酒铺离开,就转道去小铺子里。

陆林他们几个都在,四个人间歇着休息,前几天让银杏和石榴都休息过。

他们都是村里出来的,休息就连着休,一次歇两天,能在家里住一宿。

陆杨过来,陆林就带他去看账本,把最近的支出收入都过过目。

陆杨心中有数,他给陆林开的工钱是一个月一两二钱银子,张铁是一两,银杏和石榴是八钱,工钱支出要三两八钱。

铺子的月营收,均算下来,约莫九两。一年下来,有六十两左右的盈余。

于这间商铺而言,开支太大了些,所幸陆杨现在不靠这间商铺挣大钱。

开年之后,他会把陆林的工钱提到一两五钱,其他三人的工钱暂时不动,等年中再涨。涨一回,就定下了。只有陆林的会再涨涨,最高会到月入三、五两银子。

到时,这间铺面的年盈余,约莫是五十多两。

工钱涨了,担子就重了。

陆杨跟他说:“我打算买田了,先买个二十五亩地。以后会把牲口和石磨配上,地里出了麦子,就有面粉。到时铺子里会有面粉供应,四季蔬菜和瓜果也有。另外,我入伙了一个商号,以后不常在县里,需要你时常查查账,跟哥夫去山寨看看。

“担子重了,你现在的学习进度就慢了,我会再借个账房先生过来教你

。学费从账上支出你要认真学看银杏和石榴愿不愿意学你要培养个帮手出来以后你回家办事、怀孕生孩子都能轻便些。”

铺子里人手足够陆杨就来得少了。

陆林早知道他要独当一面听陆杨说起以后规划发现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陆林问他:“你要去府城了?”

陆杨点头:“明年年初不去年中也要走的。放心我是闲不住的性子会常回来看看的。”

陆林摇头心里不舍“你不会常回来的你闲不住在府城肯定要奔一奔。你也会怀孕生孩子这就能拖你一两年。我们以后难见面了。”

陆杨握住他的手在他手背拍了拍。

“哎呀林哥哥话就是这么个话我不方便回来你可以去看我啊。我们总不能那么巧你怀我也怀都被个小娃娃拖着了吧?”

陆林说:“这事说不准我看村里的媳妇夫郎都是扎堆怀孕的一家怀上别家也怀上了。”

陆杨跟他说大实话:“因为村里都是年底农闲说亲闲在家里没事干就去造小人。你想想一块儿成亲自然是一块儿怀上到生的时候又是扎堆。显得热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