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他不是唯一选择(2 / 2)
十一月里他要养膘。
家里顿顿有肉隔天就吃一顿汤希望谢岩回家的时候他能养肥一些。
他吃了饭又往外跑。
说着不忙事事过心。
黎峰把铺面定下了赶上年底寨子里的人有固化思想想要留在家里过年陆杨让黎峰催一催租子都交了早一天开门早一天挣钱。
冬季的菜是最贵的山寨里那么多吃的这个季节都在挖冬笋这时不来开铺子还等到什么时候?
等过完年百姓兜里的钱都花到别家去了!他看这些人一点都不上进!
铺子里不是以卖菜为主山菌进店会作为靠山吃山的铺面经营。一家铺面开张可以卖菜宣传扬名。这是陆杨的经验。而且卖菜真的大有可为!
再是作坊作坊要修成个小晒场和仓房。
年底就不用来人了他请人修缮来年直接用。
但不论如何今年一定要把开店的人给他送到县里来。
这家商号他入股了他到乌家裁缝铺找人定制幌子。
他把自家铺面的幌子拿来了要照着这个来。山货应有尽有。
定制两面一面是商号的旗子现在的旗子是临时制的很粗糙不气派。
再是铺面的幌子。铺面用了陆柳取的名字“吃得饱”。
陆杨给定金的时候稍作思考说:“铺面的幌子做两面。”
以后弟弟在府城开铺子还用这个名字。
赶巧乌老爷子今天在店里看帐。
掌柜的看幌子名认出他来请他去茶室坐。
陆杨过来看乌
老爷子的精神头很好问他:“伯父的身子好了?”
乌老爷子笑呵呵应是:“养了快一年了好药材吃着好日子过着该好了。”
他让人上好茶跟陆杨说:“听平之说你爱喝毛尖等明年上了新茶我让人给你送两包喝喝。”
陆杨不与他客气问他小马的事。
正好碰见省得他拿这点事缠着乌平之问不停。
乌老爷子说:“有信儿了要下个月才能送来。他没报价我估摸着他会抬价。”
陆杨还没见过坐地起价的他好奇:“这能抬多高的价?”
乌老爷子凭往年经验来推算应该会上浮个五到十两银子。
如果遇见别的买主要买两边抢着要价格更是说不准。
“他们还会带托儿真假难辨。你不知这是真要买马还是来抬价的。”
陆杨服了:“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他们生意做得大吗?”
乌老爷子笑道:“无奸不商。”
陆杨也笑了“算了等见面再说我看他有几分奸诈我来会会他。”
年底了乌老爷子也要去一趟府城他要查账。
今年不带乌平之去他查账就回来
陆杨问个日子见他没定下就说让他跟黎寨的人一起去府城。
年底路上不好走很多人因为一口吃的落草为寇多些人随行安全一些。
乌老爷答应了“我到时也去码头转转看看你们商号的生意。”
陆杨笑容更盛“您去了帮着指点一二他们都是山里出来的猎户以前就卖过猎物找过几个主顾哪里做过什么生意?那里人多又杂十个人能凑出上万个心眼我心里一直记挂着实在抽不开身不然我每次都要同行才好。”
话到这里乌老爷子问他明年要不要去府城。
“谢岩这样两地奔波不是事。”
陆杨想等年底再跟谢岩商量商量去是要去的什么时候去他还没定下。
到时会把乌平之请来一起谈谈。今年乌平之帮他们很多不能因有了更好的去处就把人踢开。
他看乌平之学习的劲头来年可能是一起去府城。
府城书院多今年结课明年再入学还是一样的读书。就是不知这样换书院、换先生会不会影响他学习。
据谢岩所说每位先生教书的
习惯略有不同,对学生了解过后,会因材施教。比重新跟先生磨合要好。
乌老爷子把话说开了:“去就去了,我们能理解。我家平之的资质一般,谢岩能在府学看到好文章,学到真本事,对平之也有好处。平之会去府城,应是四月后。上次谢岩给他留的功课,他还没写完,给他留的笔记,他还没吃透。
“家里打点到位,梅先生对他很上心,各处指点都细致。他就留在私塾,年底谢岩回家,再苦苦你们,你让谢岩多来我家,指点指点平之。等四月后,他提前去府城备考,再让谢岩看看他的学识,考前再努努力。
这些肺腑之言,听得陆杨无地自容。是他把人想窄了。
他起身,给乌老爷行了个晚辈礼,没把话说死,要等谢岩回家商量一下。
陆杨说:“我以他的学业为重,过阵子有了准信,我跟他会上门拜访。
再聊几句家常,陆杨说说商号的情况,乌老爷说:“你们分红太平均,没有大头,分得又散,一下这么多地方,小心人心不齐。
陆杨说:“算我们家跟我弟弟家合伙的生意,我们两家拿大头。别家都是入伙,听差遣的。拿一点分红,安置弟兄们罢了。
乌老爷子看他有数,就不多说,让陆杨去前面选两身成衣穿穿,陆杨怎么肯要?他推辞半天,拿了几根头绳走。
头绳是用碎布料做的,都是鲜亮的好料子。他过几天要去山寨住了,带些头绳过去,给弟弟送人用。
过后几天,陆杨就在铺子、作坊、家里三处跑来跑去,等十一月初十,黎峰等人来县城,把看铺子的人留下,陆杨让他去乌家接上乌老爷,再把银杏叫来帮忙。
看铺子的人是苗小禾和三苗,他俩年轻、机灵,没孩子,双亲有兄弟养,能出来奔一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