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章 要大度(1 / 2)

加入书签

酒过三巡,陆杨打破客套话题,跟洪楚拉家常。

他听说大户人家的哥儿姐儿早早就开始学管家的本事,但不知都学了什么,是上学堂还是请先生,或者跟着长辈学。管家跟做生意一样不?

洪楚说要学的很多。读书识字,下棋弹琴,诗词歌赋,裁衣做鞋,还要一手好厨艺。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除此之外,再学学怎么管人管家,还有看账算账的本事,管好家中产业。

跟做生意比起来,各有各的累。要洪楚说,那肯定是管家累。

“一家几十号人,关在一个屋檐下,全是鸡零狗碎的琐事,一群人说来说去,就为了几根针、几根线,掰扯来掰扯去,几年前的旧账翻新了说,新账旧账混着算。料理顺当了,是你应当的。哪处不顺了,就是你不贤惠、不会管家。做生意就不一样了,挣一两银子有一两银子的账目,做成一笔大买卖,传回家中,上下老小都听个响,赞你一句有本事。当然,赔钱了也要挨骂,这又没什么,做错事了,该骂。好过在家里闷不吭声的熬日子。”

学的东西杂,就没有固定的去处。

读书识字就跟着家中兄弟一起上学堂,通常是请先生到家里教。

裁衣做鞋是跟着家仆学,一般是亲近的丫鬟小厮。诗词歌赋是识字的兄弟姐妹凑一堆玩着、学着,要学学读书人的雅兴,行酒令、飞花令。碰上节日、喜日子,家中摆酒,小辈们还要这样“演”一回,让长辈们看个热闹,显得他们上进、好学、有文采。

管家算账,是跟着长辈学。也要与管家、管事、掌柜的打交道。

这些人鬼得很,互相之间有关系。有些人互相看不惯,到了东家面前上眼药,东一句西一句的,就把钉子埋下了。有些人互相之间有牵扯,左一句右一句的,不是夸就是掩藏。

洪楚说:“账目是个好东西,这是不会骗人的。所以平常也要听听实事,了解城内都有什么变化,看看家中采买的单子,对对庄子上的收成。这些东西走心记住了,假账也能看出端倪。”

陆柳动动耳朵,眼睛从男人们身上移开,看向洪楚。

天呐,管家看账要学这么多东西!

他以后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他再不会小瞧自己了!

陆杨问的比较实际,比方说:“那你们上学堂,都读什么书?有什么生意经吗?”

洪楚点头:“有

的比如《陶朱公商训》再是经史文集。读书人看的书我们也要看。”

说起生意经洪楚开了话匣子。

谈钱算账讲识人聊道义。

陆杨跟他聊得上各个话题都能接。

洪楚问他:“你读了很多书?”

陆杨摇头:“我不识几个字这一年多每天都在看书大多都看不懂让我夫君讲给我听的。要说读书真没读几本多是听书。”

他做生意的经验是他在市井上琢磨出来的。

他在市井长大有记忆起就在干活。常听陈老爹算来算去再大一些他就有差事了。

陈老爹希望他用最少的货挣到最多的钱。还希望他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货。

这个问题把他愁得不行。那时他小小的不懂事根本想不明白应该怎样做一天天的挨骂挨饿。陈老爹会在他无助时来当“慈父”会教教他

日复一日的恐惧里陆杨做梦都在琢磨这件事。

他有空就想、有空就想不懂也要想他看人脸色听人说话从这些话里提取信息早早的知道了“心口不一”的意思。有时候大人笑眯眯说的话并不是开心的话。反之亦然。

他那时候就在想什么东西是必须要买的什么情况下会让百姓们抢货、囤货又怎样让他们开心花钱还能怎么让他们继续回购并推荐给别人。

比方说买肉要去刘屠户家刘屠户厚道不压秤还常搭两块猪下水送人。

比方说买米要去老叶头家老叶头实在新粮陈粮分开卖不会糊弄人。

没谁说买豆腐就要去老陈家。

因为老陈家的豆腐常常大小不一不是实在人。

再大一些银钱过手陆杨对家中的货款成本一清二楚也有了想法。

他那时天真以为他表现好陈老爹就会喜欢他。他跟陈老爹说做生意要挣一笔快钱、眼下急需用钱贪就贪点也没啥。但要在一个地方开店做街坊四邻的生意就要做出口碑细水长流慢慢来。

可惜陈老爹不愿意听他的。

人总会馋豆腐的反正都要买附近没有别家开豆腐坊那就要来他们家买。他就不做厚道生意就要挣钱。

现在陆杨自己做生意了生意没做得特别大不知靠这一套能走多远

。短期来看是可行的。他还要继续学习。

陆杨知道怎么跟人拉近关系感兴趣的话题里带一点个人经历把自己的心放在面前让对方能跟他的情绪产生共鸣两个人有了情感联系关系就亲近了。

他没讲特别多的过往只说他很早的时候就在市井上跑帮着家里做豆腐会看人脸色会琢磨。

洪楚对此深有感触说:“我小时候也常琢磨这些事家中大掌柜的提问我常答错。明明数目是对的结果却是错的。我记得有一年是说的油料价格。油料价格稳定我说的是常价选的是家中老客商这在往年是没错的。但那一年情况特殊附近两个省的油料欠收我们省的油料成了稀罕货。物以稀为贵那一年的油料能翻倍卖出去。我听到结果说不公平因为信息不对等我并不知道其他省的油料欠收我说的是对的。我爹罚我面壁思过想不明白以后就不用学算账了。他会给我定亲我以后就在房里绣喜服嫁衣鸳鸯被熬几年就去别家过日子。”

洪楚笑了声说:“我当时还喊着不公平因为家中兄弟答错题是不会定亲做绣活的。我爹打了我三板子。后来我明白了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只有弱肉强食。做生意你比别人懂得多、知道得多

他说得简单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陆杨却知道这条路有多难多苦。

陆杨问他:“那些油料是怎么卖的?”

洪楚说:“油料欠收翻倍卖是最简单的。我大哥说翻倍卖二哥与他较劲说翻倍卖不收现银。我当时还没想明白我哪里错了为了早日出来也为了不莫名其妙的嫁人我说我知错了我爹放我出来问我这油料应该怎么卖。我说我们自己卖。我们这里产油料有很多小的榨油作坊我们请他们代榨油。油料涨价油的价格也涨了。我们家连作坊都没建就把这批油料以三倍的价格卖出去了。”

陆柳知道这个。他听黎峰说起过油料欠收的年份油能翻倍涨价。黎峰那时还小跟着他爹上山猎羊回来熬羊油吃。

洪楚侧目看他笑道:“油价翻倍油料算三倍。没涨特别过分否则官府会插手的。”

陆杨听着有趣。平常都是他给别人说怎

么做生意讲起做生意的事难得有人说给他听他听得喜欢比看男人有趣多了。

洪楚想了想问他:“运河沿岸那么多的码头就我们家最稳当这是为什么?”

陆杨不知道。他还当洪家的大腿粗呢。

洪楚说:“做大生意要会做人也要讲道义。我们在码头做生意义字当先。跟我们家做生意就是我们洪家的朋友。朋友有难我们会伸手相帮。曾经有个客商半路遭劫钱货两空一家人都要活不下去了。我爹借钱借货给他不出三年钱货两清现在都还是我们家的老客商。他四处游走凡是喝酒交友都要说起这件事一个人带动了很多客商沿岸做码头生意的人都愿意来运平府到码头集市上做买卖。”

一条路走稳当了

陆杨心有触动。这样说来他可以照着现在的经验继续走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