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谢大户(2 / 2)

加入书签

住在城里水道清理是一桩麻烦事。堵了道没法排水还要积出臭水日子没法过。

到六月底

说更新,记住域名caixs⊙com⒁请来才小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这条巷子里剩下的住户就更少了尤其是合租房空了一大半。

住在一条巷子里水道连着黎峰就一道收拾了。

陆柳帮忙洗完碗擦擦手拿着大蒲扇过来找他。黎峰干活他就帮着扇风。

到贺夫郎家门外的时候贺夫郎不好意思说他自己弄。陆柳让他别动:“没事这一条道都收拾了不差你一个。”

贺夫郎揪着衣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他回屋拿了几个咸鸭蛋给陆柳问他:“你们家里谁过寿?我听你们家很热闹。”

他还说过去玩也不敢去了。

陆柳说:“我哥夫的生辰家里吃了一顿。你吃了吗?”

贺夫郎自是说吃了。吃的什么他就没提了。

水道往前清陆柳跟着黎峰的步子往前走贺夫郎没跟过来站门口望着他们眼里都是羡慕。别家男人都不会嫌弃自家夫郎。

顺哥儿把碗筷收拾归整好端着自家的碗碟回家到巷子里听见陆柳问他:“都忙完了?”

顺哥儿点头“嗯杨哥哥要炖老鸭汤等会儿出来玩!”

再等一会儿陆杨也出门来了。

家里两个书生聊学问他跟娘都不在家里坐免得吵着他们。

炖了汤陆杨泡了茶。

家里没茶点他打算去街上买点。

陆柳忙着给黎峰扇风看看哥哥又看看男人陷入纠结之中。

陆杨不扫他的兴叫上两爹一块儿出门。

他难得空闲跟两爹出门逛逛去。

他们适应性不错手里有活干时辰过得快心里也踏实。

在村里的时候他们没跟几家亲戚往来搬来这里还要更热闹一些出门就能聊天、逗孩子。

陆杨问他们最喜欢城里的什么不出他所料两爹都说是卖早饭。

早上那一阵的忙碌他们需要分许多空闲出来准备。

比方说为了能有足够的鲜鱼陆二保在菜园附近挖了小池子养鱼。

他们没有养鱼的经验原先是养在盆里、水桶里养不了多久。

天天去买鱼很麻烦也不是天天都能碰到鱼贩子。府城

的酒楼饭馆太多了,有时去晚了,还买不到鱼。所以他们遇见了,就会多买一些。

为着让鱼住得宽敞,陆二保就跟养鸡养猪一样,给鱼圈出一块地,做个小窝。

王丰年照着鸡和猪的法子来,每天都要换水。赶上晴天,太阳特别大的时候,他跟陆二保还搭了棚子,给鱼遮阳,怕把它们晒熟了。

收拾鱼汤是最简单的一步了。为着每天都有鱼汤卖,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菜园里也长出了菜苗苗。种的时间短,长势不佳,吃几顿就没了。陆二保要多种些萝卜,到冬季,家里不缺萝卜吃。

陈桂枝说要做酸萝卜,这东西好吃,他们去摆摊,能卖得好。

陆杨听他们一串串的说,看他们眉眼间都有了神采,心里为他们高兴。

陆杨喜欢去茶楼买糕点,茶楼客量大,糕点上桌都是热乎的,跟糕点铺子里不一样,他去铺子里买,都是凉的。

到了茶楼,王丰年跟他说:“杨哥儿,过阵子,我跟你爹再攒点钱,就带你跟柳哥儿来听书。”

陆杨诧异:“怎么想到带我们来听书?”

王丰年说:“上次柳哥儿说过,说热闹,我们想来听听。”

他们俩没去过茶楼,不知听书要多少钱。

两人手上有几两银子,总觉着不够,平常不好意思开口问,怕两个孩子直接塞钱给他们。这阵子陆杨忙,马上要去省城了,他说攒钱没事,反正陆杨没空去。

陆杨感到新奇,带着两爹进了茶楼,正好赶上说书先生在讲《包公案》。等着茶点时,两爹频频看向说书先生。虽然前文后语不详,他们却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好奇。

平常连闲话都没出门听几句,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陆杨给伙计递块碎银,使个眼色,伙计了悟,说:“客官,您要的酥饼还没出锅,要么坐下等会儿?”

陆杨就近坐,带着两爹也坐下。

两爹紧张兮兮的,绷着身子,左右瞄了好几眼,见没人说他们,才放松下来。

他们问陆杨:“杨哥儿,这要等多久啊?坐这里干等是不是不好?”

陆杨假模假样看看别的客人桌上都有什么,问他们:“要么我们点一盘花生米或者瓜子,再叫一壶茶?”

他们都吃饱出来的,喝不下去茶水。

想着这里是茶楼,不要茶水怪怪的,抬眸时纠结又犹豫。

陆杨就帮他们做决定

:“买一壶劣茶,上一盘花生米。”

王丰年捏捏钱袋子,说:“上好茶,给你喝好的。”

他们头一次跟陆杨来茶楼,上个好茶,让陆杨喝个舒坦。

陆杨听他的,点了一壶毛尖。

他后来喝过别的好茶,却忘不了毛尖的味道。

那是他第一次来府城,第一次进大酒楼。

跟谢岩吃个饭,饭菜都打包了,把茶喝完了。

说书先生还在继续,三人间或里闲聊,陆杨外向,跟着别的客人一起拍手叫好,问案情发展。

陆二保跟王丰年被好茶撑起腰板,能坐这里好好听书了。间或里跟陆杨嘀咕几句。

陆杨听过《包公案》,是罗家两个哥哥讲给他听的。

他能给两个爹解释解释前情,说说人物,还给他们剧透。

两爹听得连连点头,一时顾不上说书先生,眼睛都望着陆杨。

陆杨不砸场子,往后面再说,就是瞎编的,包公都上天拜见玉皇大帝了,跟玉皇大帝请来雷公电母,让他们下天雷,劈死坏种。把两爹唬得一愣一愣的。

旁桌的客人离得近,听见陆杨如此这般一番说,回头问他:“然后呢?”

然后陆杨要回家了。

这客人怔住,转而失笑,给他鼓掌叫好。

两爹不知道后面的故事发展是怎样的,当陆杨说得好,挨夸了,也笑呵呵的。

陆杨给过银子了,拿上酥饼、小麻花、米糕就能回家去。

王丰年问了价,怎么都要把茶钱给了。陆杨没跟他争。

陆二保问伙计:“听书的钱是多少?”

伙计笑道:“今天是秦二爷请大伙儿听书,下回您来,想听什么,您点一个,二钱银子听一回,满场客人都念您的好!”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过来听书,是可以不用给钱的。

这里没有他们想象的贵,要是客少,一壶劣茶,一盘瓜子,二十文钱,能坐一天。

他们神情恍惚的出了茶楼,站门口回望一眼,依稀听得见大堂里传来的说书声。

这半个时辰,像做了一场梦。原来他们手里的银子,早就够请两个孩子听书了。

回家路上,陆杨跟他们说起城里的大致开支。

没钱有没钱的过法,就像家里过日子似的。有钱就割肉买蛋,没钱就吃青菜野菜。

所有开门的店面,都有便宜货。

他们怀带几两银子,足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