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3章 开门红(2 / 2)

加入书签

吃喝。

这一套动作很流畅,陆杨微微皱着眉,骂了几句“不当人的畜牲”,招呼人吃喝后,又笑道:“要是忽略背后的风险,这样还挺好玩的。”

洪楚看他肚子显怀了,感觉比一般的孕肚大一些,问他:“还没四个月吧?我看着有点大。”

这还是第一个说他肚子大的,陆杨笑呵呵道:“可能是我穿得多。”

洪楚没怀过,听闻便没继续问了,转而聊了几句家常。

陆杨这儿热闹,干爹和哥哥们都来了。一条巷子里住着,全是亲人。说起来是到异乡讨生活,出门看一看,又跟在家里一样。他心里很舒坦。

心里敞亮,他状态也好了。能吃能睡的。

洪楚没见过这么和睦的亲族,他认得些人,各家都有矛盾。

不和睦的亲族,陆杨也见过。

他说:“我这是离开了县里,跟亲戚们远着了。能到府城一起过日子的,都是相处好的,所以看起来和睦。没谁会把跟自己不合的人带身边,我才不自讨苦吃。”

洪楚的理想就是把族亲们杀一杀、分一分。留在他身边的,必得是他挑选过的。

说到这个,两人有话聊。

洪楚说了些他最近的忙碌,大集的各种事情,陆杨都爱听。

陆杨说:“要是我以后能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生意,应该就跟大集一样。名下生意多,货品足,每个商号都有大掌柜,分开来各有名号,聚在一起就是靠山吃山。”

他也说了他的书斋,上回讲过会留静室看书。这次把年历本拿来给洪楚看,说了他的计划。

这本小书不知道会不会卖爆,但他想跟读书点卯活动同时进行。

第一次来参加读书点卯活动的书生,都会得赠一本当年的年历本。他们从当天就可以开始记录,写下他们于哪年哪月,在书斋看了什么书。又于哪年哪月,在书斋兑换了哪本书。

这既是年历,也是他们走过的足迹,还是他们的“黄金屋”。

洪楚听着有意思,“可惜离得远,不然我每天来坐坐。我看书没个样子,一年到头不记得看了什么。”

陆杨摆手,直接给他说塞了两本,笑道:“你用不着这个,我这是骗钱的。以前没有年历本,书生们还不是要读书?这就是跟街上叫卖一样,给它一个足够亮眼的好处,让客人们听见了,就能幻想自己拥有后变得更好的样子。比如说有了年历本,他就知

道他都看了什么、学了什么,一年下来可以知道自己虚度没有。说漂亮点,这也叫光阴的痕迹。”

谢岩就不用,洪楚也不用。他们都喜欢看书,每天都会翻阅一二。旧书看常,好书多读,不计较一时长短。

洪楚却说这样的记录有意义,他做生意也有眼光,他说:“记录款的年历本会比每日三省的君子款好卖。君子款写不了一本就没意思了,天天都那样。写久了还会骗自己。记录本好写,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陆杨听着心里有底了。他这次刻印的时候,也是记录本多过君子本。

洪楚看他大大放松的样子,不大理解,问道:“嗯?你不自信?”

陆杨往月亮门外瞧了眼,屋里没旁人了,他跟洪楚说:“你知道的,我以前就做过小生意,这次来府城,商号的菌子也是小生意做起来的,一开始就几百斤的出货。书斋可不一样,我一次投入数百两银子,家底都要空了。有时候会想着,万一没办好,前两年都白干了。”

他大多数时候是很自信的,因为利弊都看得出来,这件事也筹备得足够久,万事俱备。

如今谢岩是举人,算他不要脸,他沾沾举人老爷的光,只算冲着谢岩名头来结交的人,他都亏不了本。但偶尔,就是偶尔,他会情绪低落一下子,心中忐忑。

陆杨说:“听说这是怀孩子的原因,会胡思乱想很多事。”

洪楚点点头,不知懂了没懂,他说:“你巧思多,脑子活,肯琢磨,也胆大敢尝试,这没什么不好的。府城的银子好挣。有句话叫东边不亮西边亮。我看你这里不错,有机会要把周边的铺子连着买下几间。

“府城的书生就跟运河的水一样,来来去去,总不见少。你能做寒门学子、农家子的生意,就抓住了大批的学子。你上次说你夫君很爱写文章,你让他挑一些出来,你隔一阵子就拿一些到铺子里去。他现在是举人老爷,来年就是进士大人,是谢大人,多得是人想看。名声在外,挣钱是必然的。”

说完,洪楚话锋一转,道:“我就不敢大胆了,很多东西都不敢碰。”

陆杨跟他互相宽慰,“我这小家小业的,就是要折腾、要钻营,要是家业大了,我可能就不敢了。家业大,赔的多,我想一想都心疼。步子就迈不开了。”

洪楚已经捏着一份大家业了,他告诉陆杨:“到时不仅仅是当权者胆小,还有不想

改变的人太多,他们会想尽千方百计阻挠你。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冲过来,想想都怕了。

陆杨听他连说“不敢“怕了,知道他最近的处境不如表面风光,他说:“快了,等乌少爷回来,我一定问问。

洪楚摇头。他不急,他没有把性命前程交给别人定夺的习惯。也没谁一句话就能让他改变。他听不听,都要去做一些事情的。

今天叙旧的时辰短暂,陆杨也不会弹琴,就给他拿了一个食盒。

里面装着些超级小馒头、炒面粉、肉干,还有他们自家晒的桂花茶、柿子饼。

这些东西都很常见,陆杨平常吃得多。

除了柿子饼,其他都是他自己做的。让洪楚拿着当零嘴。

为着配炒面粉,他还拿了一斤红糖来。

洪楚急匆匆从街上过来,带来的上门礼很简单,就是两支毛笔。走的时候,拎了一整个食盒还有两本年历。

陆杨说:“我手艺不错,到处偷师学来的本事,等书斋开业,你到我这儿坐坐,我给你弄顿好吃的。

洪楚垂眸看看他的肚子。

陆杨不觉着这有什么,“再过阵子,肚子大一些,我就不去灶屋了,要躺在屋里当大老爷,现在动一动没事。

洪楚应下了,点了两个家常小菜。其中有茄子,陆杨最爱吃茄子了,还很会做,在门口就把洪楚馋了一顿。

书斋开业之前,乌平之从省城回来,过来家中拜访,人是喜气洋洋。

谢岩看他还愿以后,不像一朵大莲花了,心中很是担忧,“你怎么了?你把你的心交给菩萨了?

乌平之:“……

这小子命真好,以前有好爹,现在有好夫郎。

乌平之说:“我这叫随心为之,高兴就是高兴。

谢岩爱听,“那你不如把八百两银子给我,你照着我学就行。我一直都是这样的。

菩萨的事能乱说吗?他嘀嘀咕咕,被陆杨揪了耳朵,望着天空拜了三拜。

乌平之没讲太多见闻,只说了刘有理的事。

“他很厉害啊,在省城的名声都臭了。都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