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4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2 / 2)

加入书签

李昭摆弄着花,随意道,“想也知晓,我那二弟过了年关就要入朝了,怕是刘家现在巴不得将我的事再闹腾大些,父皇越是不喜,对他们越是有利。”不仅如此,近来长安之中更是说起柳家要同刘家结亲之事,这消息传的突然,李昭一听便知是刘袂在背后做手脚,“再不济借着这些流言也能让我气上一气。”

眼见腊月里,李昭正打算去趟大同寺祈福,宫中来口信传李昭入宫。谁知到了清心殿前,只见跪了十几位官员,多是兵部的人,李昭便觉边关出了大事。果真一入清心殿,只见满地的奏折随意散落,李洲坐在那边对着疆域图长吁短叹,见李昭来了回神过来疲惫道,“来了?”

李昭弯腰将地上的奏折一一捡起放在案上,问道,“父皇何故如此大的火气?”

李洲将军中急报递给她,李昭犹豫道,“父皇,这是军报,按理说女儿不便探看。”

李洲哼道,“你只看过,我看谁敢说!”

李昭接过翻阅,前头都还正常,两方相商受阻,进程缓慢但未仍有机会,谁知腊八那日,胡人夜里竟发偷袭,幸而守城将士反应及时,才不至失守,可这次之后,胡人拒绝谈和,双方激烈远胜前次,甚至胡人以俘虏百姓为盾,害得我军不敢轻举妄动。

“这……”李昭单单凭纸上寥寥几语也知战况之难缠,“他们如此,便是再无和谈之意了?那他们的胃口未免有些太大了!”

李洲叹道,“阿昭,为君者,谁也不想背负无能之斥,和亲虽是缓兵之策,可能保边关几年太平,有时等的就是一个时机,今次这一战却是他们抢占了先机。”

李昭知晓这一番话是在同自己解释,“女儿先前思虑不周,以致边关百姓受战火侵扰,女儿甘愿受罚。”

李洲摆手,“今日叫你前来不是为了治罪,只是想着听听你的看法,现下这般,你当如何?”

李昭思索着道,“杀戮已造,想来胡人是势在必得,若此时大梁主动和谈,且不说助长敌方气势,便是边关百姓心中也多有怨言。胡人骚扰至今,我大梁男儿心中未必没有想一战的血性!”

李洲看着李昭神采风扬的样子,摇头叹道,“你们不愧是亲姐弟!”李洲将李明悯请战的折子递到李昭面前,“阿悯同你一般,也是主张战的。”

李昭安慰道,“父亲身上肩负着江山,自然要比我们考虑的多。外间那些朝臣也是为此事?”

“外间那些个人是请旨派人去和谈的。那些胡人以百姓威胁,是救与不救啊?你之前所言也有道理,胡人各自为政,即便打下五城也无治理之能,今次无非是像十几年前那般,再得些珠宝粮草。”

“那些胡人欲壑难填,今次喂饱了他们,过些年消耗殆尽,必定卷土重来啊!”

李洲见李昭气急,摇头道,“你且听我说完!今朝百姓要救,但必不能坐以待毙,朕想着将赵辰阳调回做个副将,此次随行,也是为着将来做打算。”

李昭担心道,“赵辰阳一直在南方,随军去到北边,不知能否适应?”

李洲语重心长道,“朝中老将渐衰,该是你们这些小辈顶上去了,只是如今时机不对,咱们需静待时机,到时一击即中打到他们再也不敢来犯!趁着我还有些气力,朝中也该换一番天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