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第51章(1 / 2)

加入书签

侯晗茵听说探春替嫁之事,却是在皇后宫中。

彼时皇后有意为太子和二皇子挑选正妃,因着事关未来国母,为了表示郑重同样也是想试试那些女孩的心性,皇后不光请来了三皇子生母全妃,还选了几个宗室王妃一起过来相看,侯晗茵这个向来还算得宠的清平王妃也在其中。

不过这种事关皇子未来的大事,侯晗茵向来是只带耳朵不带嘴的。

因着前世的关系,侯家难免偏向于太子徒永晖几分,但这并不代表侯家和清平王府就要站在太子的身后。

手握实权的大将摆明骡马的站在太子身后,大安朝哪怕没有大唐那样父辞子笑,那臣子也不能不把皇上的猜忌心当不存在啊!

侯文敬和徒怀楠翁婿两个这些年能在雍和帝这里好感度刷的那么高,不就是这二人知道拿捏分寸,知道如何才能让皇上不起疑心嘛。

父亲和爱人在官场上兢兢业业战战兢兢,身为他们的女儿和妻子,侯晗茵自然也得和他们一个步调。

因着嫡长子继承制是如今的zzzq,态度上和清流们一样偏向有德行的嫡出一脉一些没问题,但更多利益牵扯却是大可不必。

而皇后身为雍和帝的少年伴侣,显然也是很清楚皇上的性子,在她的教导下太子在朝堂上除了将他的詹士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从不将手伸向其他地方。

而和臣子们结交和很克制,除了自己的属官,便是外家和宗亲,太子都会和这些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一个太子显然不会让正值壮年的帝王升起忌惮之心,再加上太子是皇上第一个孩子,感情也是极为深厚的。

所以父子俩关系一直很和睦,这几年皇上从没有打压过太子的势力,相反开始对吴家有了压制之意,显然是在提前打压六皇子的势力,将自己的态度表现得很清楚。

若非如此吴世汪不会走了步臭棋,开始拉拢起失势的旧勋贵。

皇后很清楚怎么做才是对儿子最好的选择,自然也不会勉强侯晗茵提供什么观点。

皇后将侯晗茵请来,是皇后和侯晗茵关系好,是为了替皇上维持和忠臣亲信家的感情。

而侯晗茵不提供建议,是侯晗茵无意卷入储位之争,是侯家对皇上的忠诚,这并不矛盾。

侯晗茵只当自己过来便是充当个壁花,却不想皇后和全妃终于选好了自己的儿媳妇,侯晗茵和一众王妃命妇刚想辞别,全妃却突然道:

“郡王妃留步,我从前便听说郡王妃在闺阁中便发现了牛痘之法心生敬佩,只可惜这两年始终能有没机会好好和王妃说说话。今日妾身得了个好儿媳,皇后娘娘可否让我喜上加喜,和王妃多说上两句话,也好表示表示我的钦佩之情啊!”

皇后笑道:“这难道是什么大事不成?还值得你惦记了好几年。你若是想,快快把这妮子带走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