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5天要下雨(1 / 2)

加入书签

王喜凤在贾府走剧情,史家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门双侯的小目标。得知消息的王喜凤被史家接回去,无论这个簇新的忠靖侯爵位怎么来的,明面上也是给祖宗长脸了,家里必然有一番动作。

其实作为史家的掌舵人,史鼐一直意图走回文官路子。毕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朝廷上非正常死亡最多的可不就是武官?无论是战死沙场,还是鸟尽弓藏,殊途同归罢。但凡跟勋贵和兵权扯上关系,哪个有好下场?偏偏他们家还没洗干净旧标签,史鼎又给自己贴了个新的。

一家两个侯爷,一个从文,一个从武,这是要上天吗?忠靖侯一家很快就搬到了属于他们的侯府,兄弟两个无论暗地里如何,明面上却是已经开始保持距离。

为人臣子,上位者要怎么用你,你只能听命。后面多少挣扎都难以摆脱棋子的命运。既然上面有人想用史家破局,身处风浪之中的史家兄弟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史家的状况,京中消息灵通的早已看得分明。贾母或者也能知道几分,毕竟国公爷早早就定好了改走文官路线。贾赦和贾珠娶的都是文官家的女儿,贾家的儿子无一从武,不就是想自他以后金盆洗手,给贾家留条生路?

可惜眼看贾家作为勋贵的底子消耗殆尽,而从文的道路却格外崎岖,迟迟没人能成长到支撑门户的地步。贾家衰落已成定局。至于会败落成什么样子,看他们是否识趣,也看上位者心情。

这世间纷扰,王喜凤没有多给眼神。天要下雨,凡人随心。就跟天塌下来学生依然要期末考,社畜依然要评绩效一般,史家多了个侯爷,她也依然要做针线。

经过这几年的磨砺,她总算在二婶子被气死之前将针线活这一项技能提升到能见人的程度。为了保护尚在生长发育中的视力和脊椎,她也是拼了。

相对于史家的扬汤止沸,贾家说一句打肿脸充胖子总不为过。两府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哦,荣国府有个被寄予厚望的元春,勉强算他们进取吧。宁国府却是乏善可陈,大老爷贾敬窝在道观修仙,不问世事。府中由其独子贾珍掌管,里里外外都烂透了。

眼见着到了贾敬生辰,贾珍派人来问寿宴一事,贾敬三言两语就打发他走了,并不下山赴什么宴。贾珍自发了请柬,热热闹闹在府中替他老子庆生辰。看着有些荒谬,可礼法亦让人无可指摘。

就像甄英莲被拐点燃了故事的开头一般,贾敬过寿好像宁国府走向深渊前最后的狂欢。那时,秦可卿已经卧病在床,寻医问药数月也不见好转。

西府除了贾母比较喜欢这个品貌皆佳的重孙媳,再就是凤姐跟她关系好,也时常去东府看她。只是生老病死由不得自己选择。正如远在扬州的林如海,近日遣人送信至贾府,要接了黛玉回扬州侍疾。

黛玉听了消息便心急火燎,急催丫头嬷嬷们打点行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