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6章(1 / 2)
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城里一年到头,就数上元节的热闹最是盛大,自正月十四起,一直要喧喧嚷嚷到正月十八夜里,这场欢庆才正式落幕。
街面上有街面上的热闹,宅门里也有宅门里的热闹。
正月十四,皇城各衙署已循例闭门休沐,一早起床,李惟昭就奉晋国公之命,带着晋国公府那些年少子弟们一起动手劈竹条扎灯,正忙活着,门房来传报,有位道长来寻他。
李惟昭自太平观回来后,只对晋国公单独禀过观中所见所闻,但有关太平观的传言早已伴着上元节这股热闹在街面上传遍了,晋国公府门房见着是道士寻上门,自然便想到自家姑爷与太平观一事的干系,不敢怠慢分毫。
李惟昭也只道是太平观的事,立刻撂下手上的活,着门房将来人请去客堂,自己又匆匆回内院净手更了衣,待进到客堂,见人便是一愣。
是位道长不假,但不是太平观的道长。
是个须发花白的老道士,一身氅衣已旧得难辨原色,明明是上门来寻他的,见他踏进门来,眉目间却透着股爱答不理的冷淡。
李惟昭对他也有些印象。
这是个在皇城街面上摆卦摊的,不知师出哪一门,李惟昭来皇城赶考那阵子,住在客馆里,同届考生中就有人专程寻他的摊子问卜。
因为他每日摆摊的营收只留三文果腹,其余无论多少,尽数施给乞者,颇有些入世修行、以身践道的意味,既不为谋私而卜,也不主动招徕生意,总能让人更信几分。
这样一个人主动登门寻他,想必也不是为着什么坏事。
“道长??”李惟昭以五分和气托着三分敬意,上前行礼,甫一开口就被人既没无敬意也无和气地一声截下了。
“我来赠你一笔功德。”
李惟昭一愣,功德?
老道士拢在袖中的手自袖里深处拽了几拽,才扯出一卷皱巴巴的书来,李惟昭接过只落一眼,就愣得更厉害了。
是一卷刻印的《道德经》注解,注者赫然署名“止言居士”。
止言居士是什么人,李惟昭再清楚不过,所以愈发不解。
“道长这是何意?”
老道士递了书,复又袖起双手,“受人之托,把这玩意儿给你,你拿着它到太平观去好好参悟吧。”
不咸不淡不冷不热地说罢,老道士抬脚就走,健步如飞。
李惟昭忙追问,“敢问道长是受何人所托?”
老道士头也不回,脚步不停,“一个祖宗。”
昨日正月十三,皇城各主街处的灯棚、灯山就在赶着搭建了,今日又细细收了尾,夜幕垂落之际,伴着初开的灯市一起燃亮,满城辉煌绚烂顿见雏形。
裕王府极少会凑这份热闹,因为萧明宣不喜欢。
漫无目的地热闹一场,除了疲累筋骨消耗精神,有什么用?
要是燃灯祈福真能灵验,这天下大权就是扎灯笼的掌着了。
是以萧明宣独自踏着这场令他不屑一顾的热闹步入秋月春风楼时,未惹起任何波动。
这最是疲累筋骨消耗精神之地里,没人熟悉这张寒气森森的面孔。
萧明宣才一踏进门,已觉脂粉气混着酒气扑面而至,浓重得呛人,不由得皱皱眉头。
鸨母远远一瞥,就见这人装扮虽不招摇,但处处透着富贵,活像是银票成精了似的,不由得眼睛一亮,快步穿过重重莺莺燕燕,亲自迎上前去。
“这位贵人虽脸生,但瞧着甚是面善,一看就是有缘??”
“云梦阁。”萧明宣在鸨母那不知死活的帕子沾上他身前,冷硬地报了个房名。
早些时候,谢府着人送来一封谢宗云的信,信函上赫然写着“裕王爷敬启”,打开看,里头写着,请他今夜这会儿来秋月春风楼的云梦阁听琵琶。
越是荒谬,越显十万火急。
鸨母听到这房名,果然面上微微一动,会意笑笑,“是奴家眼拙怠慢了,原是贵客的贵客呀。”
鸨母立时收了那套寒暄,拨开重重喧嚷,引着人上了楼梯,一直走到回廊尽头,瞧见两个仆从守在那书着“云梦阁”字样匾额下的房门口,鸨母便止了步,请萧明宣自往前去。
萧明宣瞧那守门的二人眼生,那二人却俨然是认得他这张脸,见他一走近,便开门道了声请。
这回廊尽头的房间虽已是这楼中清静之处,也还是喧嚷得躁人,萧明宣无意驻足,径直便入。
才一踏进门,门就在背后关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