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朝会(2 / 2)

加入书签

荣龄微微摇头,否认他的猜想,“蔺家如此平静,蔺丞阳当还活着。”

经过一夜折腾,荣龄回到房中已是丑时。

她叫大都的深寒冻得凉透,转头瞧见已熟睡的张廷瑜,便起了坏心??她揭开锦被一角,一骨碌钻进去,又手脚并用贴上取暖。

瞬间,张廷瑜冷得身子一僵,慢慢醒过来。

“回来了?”他将荣龄的手夹在胳膊下最暖的地方,嗓子里带了浓浓睡意。

荣龄在他怀中寻到舒服的姿势,“好困,过会上朝你记得叫我。”

二人相拥着又睡过一个时辰,寅时,荣龄叫张廷瑜唤醒。

“郡主今日也去大朝会?”他问道。

建平帝马上得天下,一身精气神绝非元末的几任傻皇帝能比。他老人家一改前朝颓靡的风气,令朝中五日一大朝会,内阁每日开小朝会。

每逢大朝会,大都五品以上官员都需在卯时前候于太和宫外。

这日正是五日一次的大朝会,荣龄有事与太子荣宗?相商,便想着顺道去朝会转一转。

用过一些糕点,二人换了朝服,戴梁冠,持笏板去往宫中。

到了右掖门,门外已排起长队。

荣龄身为正二品的武官并特封的一品宗室,自不用排队,随时可入内。

可张廷瑜若照次序,却要等在公侯之外,随五府六部官员一道入内。

但瞧见他身旁的荣龄,四方四卫哪个敢拦。

“郡主、张大人,请。”守门的将军恭敬道。

二人一道入内,因时间尚早,太和宫外人烟尚稀。

荣龄想起荣沁昨日说的“荣龄领一日南漳三卫,父皇便绝不会让他做紧要的官职”…

她其余的话都荒唐,这句却不错。

荣龄掌二十万精锐边军,便是建平帝与荣宗?再赏识张廷瑜,都不会再叫他进入中枢的权力中心??内阁。

一家子中若出一个主帅一个阁臣,皇帝如何安枕?

“张大人,凭你的才能,当上天子近臣做头批入太和门的官员并非难事,”荣龄在一片昏黑中盯着张廷瑜湛亮的眼,“可如今,你只能跟着我一道入内…”

“你会否甘心?”

至于旁的非议,荣龄也听到一些。

她心想,张廷瑜虽享受几许旁的好处,可在最重要的仕途上,却实实在在受了她的牵连。

张廷瑜轻按她额心,“郡主刚刚还喊困,这会怎的有闲心想起这等微末小事?”

荣龄拍他胳膊,“这不是微末小事…”

“与你相比,便是。”张廷瑜语气甚笃。

身旁是旭日升起前最清寒的风,眼前是缱绻如春的目光。

荣龄捂了捂心口,嚅嗫道:“我倒也不会打一辈子的仗…”

张廷瑜拉过她,去到一处背风的角落,“不说这些,郡主今早方归,只睡了一个时辰。眼下还早,不若靠着我再歇会。”

荣龄领他好意。

她站在张廷瑜与墙面挡住的无风空当,又靠上他有些清瘦的背,安定地眯了过去。

张廷瑜半分不动,如暗夜中的一棵柏树,一尊砖碉。他的背上传来有些沉的力道,一如很多年前在江南的一处水边,那兵荒马乱的相遇。

他的思绪飘得有些远,待回过神来,天光已有些敞开。

一人瞧见无端立在墙角的他,便过来相询。

吏部尚书陆长白是建平十年的会试主考官,照理算是张廷瑜的座师。

“衡臣,怎的站在此处?”老大人一捋颌下养得精心的美髯,问道,“老夫在太和门外瞧见了子渊??老夫都要认不出了。他道是丧期已满,回大都复职。只是眼下尚未有职分,来不了大朝会,因而在太和门外待诏。”

陆长白沉吟片刻,“你们是同年,宦途漫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