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第51章(1 / 2)

加入书签

待赵除佞和张乾走后,傅谊拿定主意,翻出了那些一直被积压着的访单。

他本是不想将它们交给东厂的。

随着京察的日子越来越近,相关官员的奏疏、揭帖,在京城里可谓是是漫天飞舞。

京察由吏部、都察院长官及河南道掌道御史共同主持,吏部侍郎、文选司、考功司郎中辅佐,其中以吏部尚书权的职最大。

京察前,吏部会下发九卿科道关于各级官员情况的访单用以推举官员。

推选官员的访单需要具名,但考察所用的访单不用具名,这就难免使一些收回的访单更像是告状信甚至诬告信。

但这种“秽状满纸”的访单一般掌握在吏部尚书手中,不会进呈给皇帝也不会散布出来,只是作为京察的参考,由内阁票拟去留。

或者发还各部院重审议定是否恰当,然后造册奏请待皇帝裁决后察疏下发

但此次魏与归此次向傅谊进呈了不少访单,看来是被气得不轻,想让皇上好好惩治一些人。

傅谊随意挑了一则看看。

率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帖题??《大乱将作疏》。

什么《邪谋愈出愈奇疏》《邪/党蓄谋已久疏》,什么《告天文》《倡言要挟疏》《舍死报国疏》,帖题取得一个比一个唬人,傅谊从前看话本子都没见过这么夸张的。【1】

还有徐缙芳此人,一下子写了《揭贪臣设谋布毒》《揭大奸煽祸陷人》二则,让傅谊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御史。

之后不外乎是今天你上疏检举一下谁,翌日这谁又公开发揭帖说对方的不是,然后双方开始不断相互攻讦。

看所署日期,有时甚至能做到一天一帖。

傅谊对这些斗得你死我活的京察之争没有任何兴趣。

横竖有些人要借此搞门户之见排除异己,他倒不如静摄而观,坐收渔翁之利。

只是令傅谊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竟敢连民变也敢煽动!

他们眼中还有没有自己这个皇帝!

事已至此,傅谊觉得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下去。

内阁那几个暂时动不了,他难道还不能整治几个小人物?

傅谊将访单大致浏览了一遍便交给了赵除佞,让东厂看着办,点到为止,给个教训就行。

但是这一次,他低估了赵除佞的野心。

自此,就在傅谊的有意纵容之下,东厂在京里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之风。

先是无数官员无端被下狱。

都察院的御史察觉到朝局的不对劲之处,相继弹劾赵除佞图谋不轨、专政弄权。

而攀附赵除佞之人则对其进行反击,上疏中伤,且赵除佞以皇上之名,将他们撤职削籍。

纵算内阁多次对皇帝加以劝阻,希望皇上勤政讲学,以稗治本杜乱源,甚至惊动了太后娘娘来劝导皇上。

然傅谊对此皆充耳不闻,任凭着赵除佞在朝堂之上胡作非为,以至阉党气势愈发嚣张。

皇上此等态度,彻底激怒了群臣。

苏州民变还历历在目,皇上反而不以此为戒取消矿税,甚至还愈加宠信宦官!

于是大臣与赵除佞一党的气氛逐渐剑拔弩张,都快发展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

在双方相持期间,赵除佞趁机招揽了不少对他言听计从的人进入机要部门,又以皇上谕旨给多名太监给予加荫。

东厂则在民间肆意妄为,不断罗织罪名,制造冤假错案。

最终,忍无可忍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廉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向皇上呈进奏疏,弹劾赵除佞的二十四大罪。

此疏一出,朝野震惊,一石激起千层浪。

杨廉此举极大地鼓舞了朝廷内外大臣们的斗志,纷纷交章声讨赵除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