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52章(2 / 2)
“舒和兄,这可是朝廷禁书。身为朝廷命官,你怎么还明目张胆地??”
“嘘嘘嘘,澄怀慎言!”
李平连忙竖起手指,示意卢点雪噤声,
“这不是还包了层封皮遮一遮吗,你不说,不就没人知道了?”
他心虚地将书从卢点雪手中拿回,抚平封面,装作一派无事发生的模样,
“这里天高皇帝远,大理寺是查不到的,不过澄怀你可别小看了它!江南一带的学子们可都得靠这些书来写八股文呢!”
卢点雪听后,一阵沉默。
废话,她当然知道这书是干什么用的。
她可不就是是编纂此书中的一员!
但这话他不能跟李平说。
万一不小心传出去,可有罪受的。
于是乎,卢点雪只能假装毫不知情。
她不动声色地又将书拿来,封面朝内,往李平胸口前重重一拍,面无表情道,
“掩耳盗铃。知道京城内有大理寺在查,那就赶紧收好,还敢这么大摇大摆在人面前看,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徇私枉法。”
李平捏起书角,将其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随后嘿嘿一笑,
“大理寺也就做做样子嘛,若是真把这些科举用书全都给禁了,岂不断了寒门学子的路?何况这些书本就是为科举而编的,谈不上什么危害。相反,本府还挺欣赏这些编书的人呢,私底下也常和原社的人谈论此书。”
“哟,这个时候不怕惹事了?”卢点雪眉毛一挑,调侃道,“看来舒和兄最近大有长进,胆子大了不少。待我回京述职后,定向季尚书好好夸赞于你!”
“倒也不必如此,”李平即刻认怂,讪讪道,“老师在礼部甚为忙碌,这种小事还是不要惊动他了吧。”
卢点雪闻之,微微一笑。
然而令她未想到的是,李平仍还未死心,悄悄附过身来,低声试探道,
“所以澄怀,既然方才你也看过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不打算再看看此书吗?真的编得很不错哦??!就是最近出得慢了些,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中间还陆陆续续断了几次。”
这次轮到卢点雪心虚了。
其中原因她最清楚不过。
因为那个时候她人在诏狱,人手不够,同她一起编书的人又为了避避风头,自然要消停一阵子。
反正不管李平是如何一个劲地将书夸得绝无仅有、天花乱坠,卢点雪自是充耳不闻,不为所动。
这场小打小闹,直至吴县知县邓礼到来后才算结束。
“哦,邓知县来了?和那些乡绅们谈得如何?”
李平正了正神色,率先开了口。
“还是老样子,顾左右而言他,就是绝口不提募捐的事。”
邓礼无奈地叹了口气,面色有些难看。
“难道县衙中就必须得靠他们募捐才能修建水利吗?难道官府的就不曾拨出专门的经费用于此处吗?”
卢点雪有些难以置信。
“没有,通常都是民间自办,由乡绅或宗族出面组织,”李平摇了摇头,附和道,“官府的开支一般都是源于赋税的存留。此部分存留在支付官吏、生员俸廪后,通常只能余一百至二百两白银用于办公。此外,之前用作平息民变的耗羡盈余,也有部分会充作对官府财政的补充。”【1】
“莫非朝廷真的指望不上吗?先前我已写信发往内阁,不知朝中阁老可否应允拨款修堤坝的请求。”
卢点雪眉头紧锁,沉思道。
“八成是等不到了。国库空虚,东北和西南皆有战事,何况现下已是黄梅时节,不知又要下上多久的雨。再不兴修水利,夏税怕是就要耽搁了,到时候朝廷又要怪罪下来。”
李平唏嘘不已。
“所以眼下苏州府内有多少乡绅富商愿意出资?若是他们一直无所表态,我愿与李知府一同前去劝说。”
卢点雪刚将这个想法说出口,邓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