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第11章(1 / 2)

加入书签

不到一会的功夫,还没吃上两口,杨爷爷像是才缓过神来,想起他儿子刚才好像说,他成了镇子上稀有的万元户!

就把鱼给拉到市里卖了就成了!

真有这么简单?

镇子上早就大把人做了!

这钱,还轮得他的儿子赚?

自家儿子自家知道,打小是有点小聪明,但要说能放出去赚大钱?他还不够资格!

现在是有冰能冰镇打捞上来的海货。

但由于制造的方法和储存的方式,所需要用到买冰费用都比较高昂,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干。

忙活好几天,一算账,刚好和支出的钱数持平。

甚至偶尔还要倒贴路费和餐费,简直是亏到心痛。

做生意又不是做观音座下的散财童子,谁会乐意这么干?

所以,他儿子是怎么办到的?

一听到众人关心的疑问,桌子上本来都打算好好吃席众人,忙竖起耳朵打算静听。

杨爸见他爹问到,也不管他爹虎着的脸,又开始得意起来。

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像一只开屏的孔雀。

“其实我也没干什么,就是把鱼都给晒干了,然后拉去市里头卖,就完事了。”

桌子上的人听此都是,你在驴我的表情。

?鱼干,在镇子上,自古就是处理海货,储存海货的方法。

但说实在话的吧,不是年景不好,还真没有人愿意蒸煮自家做的鱼干吃,周围县市里的不少人也是!

街边的店铺,常年充斥着大量的,他们镇上产出的鱼干!

周围人吃了几十年了,什么味道谁不知道?谁会馋它?谁会掏钱出来买?

一时间,在座的人听到杨定坤这么说,脑海里的想法就诡异的同步起来。

想要把赚钱的法子收着腋着,也不用编谎话来骗他们呀。

今天来吃宴席的各位,不是在镇子上有头有脸,就是S大的教授,谁会看得上他那点瓜三两枣?

真的是,年纪轻轻的,胸襟就是不够大,编的谎话也不走心。

看看这两年,年景稍微有点好转,民生开始缓过气来了。

那些鱼干就成了平时拿出去送人都没人要的垃圾!

无他,它们实在是太硬了!

哪怕是在煮饭的时候,放在蒸笼里面和饭一起蒸熟,吃起来还是硬!

年纪大,牙口又不好的老人,吃完就腹痛,牙痛,简直就是找事管。

这还不算,一出炉,还有一股去不掉的苦腥味。

想要降低,就要在晾晒的时候往上抹盐。

在这个过程中抹的盐少了,又害怕日头不够热,在晾晒的时候会变质,生蛀。

只有放了大把的盐腌,才可以保证出品。

就是蒸煮出来的时候,一定会变得咸到发苦!

讲究一些的人家,就会在烹饪以前,拿清水泡一泡,去掉上面的咸味。

之后再放点路边的、自家菜地随处可见的素食一起炒,也还勉勉强强能下口。

但这里可是海边!是淡水资源珍贵的海边!

谁家会拿这些自己都不够喝的淡水,去泡这些不值钱的鱼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