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167章(2 / 2)
但他回来也没能改变父女两,忙的像个陀螺一样的事实。
杨老爷子在海边吹了十天半个月的海风,终于等来了杨爸来接手。
头两天还看不出什么,第三天直接病倒,发起了高烧。
气得杨家人谁见了赶回来的杨爸,都要埋怨两句。
杨爸摸摸鼻子,一句气话都不敢说,只是看了看忙前忙后的老妈,当下就转身出去了。
两天后,连轴转的杨爸,带回来了一个老妇人,这位妇人进门就亲热的喊:“清姐,好久不见,最近身体可好?”
杨奶奶惊喜的看着来人,居然是她同宗的小妹,按族中关系来排,她应该要喊这位年轻了她十几岁的小妹为六妹。
虽说是喊的亲近,但两人的家住的并不近。
当年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族中人搬走的搬走,远嫁的远嫁,但目的都是统一的,都是为了跟家族主家撇清关系,以求保全。
过后也有不少恋旧的,想落叶归根的老人带着孩子找了回来。
有些看见他们家日子过的艰难,还要守在故乡,坚持给家里的老祖宗扫坟,感动的稀里哗啦,就帮了一把,这位六妹就是其中一个。
之后就联系上了,就是两家人住的并不近,又不在同一个镇上,走动的就没那么频繁,但感情还是非常好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杨奶奶感恩,老叨念着,要不是这位六姨在她生产那年,把她家婆给请了来,她和定坤都要没了!
后面知道,杨爷爷家就剩他一人了,媳妇又刚生。他一个人,既要挣全家的饭钱,还要照顾刚生产完的娘两,分身无暇。
可能是恻隐之心动了,直接就留了一袋粮食给他们!这跟留了一小箱的金元宝有什么区别?!
挺过来的杨奶奶和杨爷爷直到现在还老叨念着,说他们是再造父母都不为过。
一到逢年过节,就让杨爸拎着礼品,跟着去人家家里头拜访走动,拜谢。
后面二老年纪大了,这事才完全放手给杨爸去跑,但送过去的礼品还是要他们亲自挑的。
现在不年不节的见到熟人,杨奶奶惊讶,还是惊喜道:“六妹,你怎么来啦?”
“我本来就想找时间来你们家走走看看,顺带拜拜老祖,跟他说,谢谢他保佑,让咱们家又出了一个高中生。”
杨奶奶闻言也为小姐妹感到高兴,笑得跟一脸褶子都舒展开,“是该要谢谢,你家又出了谁啊?”
“还不是我家那小孙子,考一次就上了!哎哟,喜的我家那个立马就说要摆酒,我连忙给劝了回去,说祖宗还没告呢,你就急,急什么急,看下回还保我们家吗?”
杨奶奶听的连连点头,“是极,咱应先拜祖宗,告诉他们先的。”
六姨赞同的点点头,当初他们家也正穷着呢,幸好家婆是个经验极其老道的接生婆,在这方圆十里都极有声望。
有不少人为了保大人和小孩,都会花重金来请她出手,倒也让他们家过的还不错。
后来她心善,给了一个流浪汉一碗大渣粥,那个流浪汉为了报恩,说她媳妇家的祖坟葬得极好,如果能常回去拜拜,顺带对本家的人好点,她们家也能沾点祖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