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9第179章(2 / 2)

加入书签

二就是因为码头这些年的发展,来往的船只肉眼可见的,只会越来越多。

当初看着还勉强够用的码头,就变得越发窘迫起来。

想都不用想杨爸就知道,有不少业务要被迫迁来镇尾,他们家买的地,根本就不愁有没有租金进账。

当时还是作为镇长的杨爸带头提议,把码头处,人们开凿来洗菜的小运河,加宽、加长引海水进来。

再把河渠两边改造成码头,这样就能让渔民的小船驶进来停靠,离镇子又近。

外面就留给体积巨大的货船停靠。

至于钱,今年镇子出租的土地还没有分红,可以从里面拨,这样,对货船、对渔民都方便。

这一提议瞬间就得到不少人的赞同。

这样感情好呀!

随着这些年进出码头的大船越发的大,不少渔民出海打鱼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的撑着船,生怕一个不小心碰上哪艘巨物。

大船可能没事。

他们的小船轻则修修补补还能用,重则直接船都给搅没了。

现在,听到小镇长的提议,外加还说不用大家掏钱,好像也还可以赞成。

就是杨家镇的码头,就要往镇尾的方向延伸,同时还要扩一扩,开凿的河道也是。

但动工以前,还需要征得部分镇民的意见,因为用于开凿的地,有些是私人的。

被召集来镇民能同意?

怎么,便宜大家伙的事,居然还要牺牲他们家的地?什么理啊?

要知道,现在一户人家,为了多占点地,能把自家的围墙往外建了又建,只要没人来说,他们巴不得方圆十里都是圈起来,说是他们家的。

这伙人一度闹得很凶,后面还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外加家里的老人出面,给他们争取到更高一点的补偿。

还跟他们把开凿了以后的好处给说明白,在场的杨爸甚至还许诺了一些经营权,才让他们安分下来,答应了给工程占用一点自家地的事。

河岸开凿被加深了以后,直接缩短了渔民出码头的路程,同时还是使得杨家镇和河口镇的联系方便了不少。

由于他们是直接往后扩的,底下没有什么礁石,河岸相对来说也平缓,有些渔民就想到了杨爸当初描绘的宏图,不得不说,杨小镇长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这样,码头进出的船有些比楼还高,真要他们出海打鱼,可能风险还高点。

就按杨定坤说的,摇船在两岸做起了客船生意,当天收工一结算,发现比打鱼来的要安逸的多,钱也差不到哪里去,就决定这样干到老。

使得河岸两边多了不少来往的客船,其中,有部分在码头是有固定船位的,这些就是杨爸当初许诺的独家经营权。

其他的想要停靠在岸边揽客,做生意,都要给租金!

两岸来往的人口每日剧增,使得不少船家基本上都能满载。

谁让杨家镇的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使得不少河口镇的人都愿意搭乘这些客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