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会理(1 / 2)
等过了几日,杨?秀的状况彻底稳定下来,鲁政委已经为他们安排好后续的路程。
他们搭上国营运输队的车,继续往会理而去。
这路程比乐山到西昌近的多,半天就能到。现在已经深秋,周立行在西昌已经给杨?秀买好了棉大衣,生怕杨?秀再次生病。他一路上十分紧张杨?秀的身体,动不动就要询问她是否难受,
刘愿平和莲妹儿见周立行这模样,两人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只在私下悄悄咪咪地议论他俩到底啥时候能成。
这一路从西昌往会理走,经过的便是大凉山地区。
大凉山的山脉相比小凉山,着实舒缓了许多,看起来山高,却并不那么陡峭。但这里的海拔,却实际比小凉山要高许多,气候也寒冷许多。
周立行等人这次搭的也是政府车队的车,他们四个人都在一个没有装满货的车厢,大伙儿一路上便忍不住要摆龙门阵。
周立行是人群中最熟悉大凉山的,便在刘愿平的催促下做起了介绍。
“彝人称凉山地区为[斯普古火],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他们生活在高山云雾之中,沉默,勇敢,顽强。”
“曾经,对汉人来说,凉山地区是十分神秘的。”
周立行这些时日来,神态愈发轻松,“以前这里有句民谣:雀子飞不过潼关,汉人进不了凉山。”
杨?秀是土生土长的乐山人,她有些好奇,“这里没有汉人?”
周立行摇头,“不是没有汉人,是指汉人的势力不能进大凉山。唔……进去的,都是被抓的娃子。”
杨?秀小小惊呼一声,“我小时候一直听说,彝人凶悍暴躁,民间总是流传着他们抓娃子的故事,时不时的总听说哪里又爆发了争斗。这段时间在西昌看着,我觉得他们也是和我们差不多,并没有多么野蛮不讲理呀……真的抓啊?”
刘愿平虽然没来过大凉山,但他在滇缅线上工作过,套用云南那边的话,“人都是爹生妈养的,能有多大区别?”
“都是一样的。”周立行回答道,“都会痛,都会哭,都懂爱恨情仇。”
“就这抓娃子的事情,虽然按现在的法律和规定是不允许的,但以前嘛,这也是他们的一种习俗。几百年前,我们一样有抓战败方当虏为婢的习俗。”
“凉山已经初步解放了,按照现在的规定,解放前抓的娃子,就暂时维持原来的状况,政府不会强迫各土司或头人交出娃子。但解放后,就不准再抓娃子,新中国抓娃子是违反规定的,必须停止,抓了的必须放回去。”
周立行跟着解放军走了一路,这些政策自然是知道许多。
杨?秀不是很能理解,“不是说解放军是要解放受苦受穷受压迫的苦命人吗?这些被抢去当娃子做奴隶的人,怎么就不一口气解放呢?”
周立行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问的,于是他此刻用曾经鲁政委的话回答杨?秀:
“我们不能用以往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对待民族地区的问题。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都走向民主富强的生活,就必须因地制宜,讲方式方法。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先把潜藏进彝区,随时准备挑起暴乱的国民党军警匪特们消灭了,才有和平发展的未来。”
“慢慢来,我们所有人,中国的所有民族所有人,都会解放。”
杨?秀微微睁大眼,刘愿平在身边忍不住激动鼓掌,莲妹儿也是觉得深受震撼。
莲妹儿忍不住赞叹,“这肯定是哪个领导回答你的!这用词,我觉得不是你的话。”
周立行没想到莲妹儿如此敏锐,再想她可是国营纺织厂的会计,肯定是接受过许多政治教育,忍不住也给莲妹儿竖起大拇指,“你厉害。”
车辆沿着铺着碎石的泥土路开着,时不时地颠簸。
周立行看向车外,神色怀念,曾经这些公路都是路匪横生的,没有出“保头银”寸步难行。
此时能安全地开车经过大凉山外围,也是当年难以想象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