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未卜先知(2 / 2)
像是看到了谢书群忧心忡忡的样子,他随口关心道:“看起来你怎么还不高兴呢?脸都快拧出水来了。”
谢书群揉了揉眉心,拍了下窦明武的肩膀:“无伤大雅,许是最近太累了。”他瞥了一眼周围收拾残局的士兵们,接着说道:“你去歇息吧,我盯着他们弄完这里就回营帐。”
窦明武虽心存担心但也还是点了点头,“那行,你多加小心,我先回了。”
谢书群皱着眉毛盯在一处失了神,不知李堇葵有没有发现他在信中做的手脚。
天高皇帝远,纵使华王的书信递不过来,无法阻止西乌士兵进攻,但也因如此他这边也收不到武京的状况。
于他而言,今夜何尝不是一个不眠的夜,他眉毛蹙起,恨不得现在就骑马到武京一探究竟。
西乌士兵今晚不会再进攻了,但谢书群却若无其事地守在营帐外面一整夜,眼睛都未曾阖上。
晨光熹微,远处天地的交界线逐渐光亮起来,花澜不知什么时候绕到了谢书群身边。
但他并没有给多的眼神,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
“这次多亏你了,我会如实向将军交代的。”她面无表情地说着,仿佛在通知着什么消息。
谢书群仍旧点了点头,两人沉默了好一会儿,花澜才开口:“不出意外,华王那边没有得逞,不会再出变故了。”
谢书群终于抬眼看了看花澜,“我知道你之前多次阻拦我暗中指挥抵抗西羌人和乌斯藏人,心中愧疚,花教头不必多虑,以后阻拦我的事情少干,我一定是对的。”
听到这话,花澜无语嗤笑了一声,不过她也是聪明人,没再多嘴便离开了。
谢书群捕捉到她口中所说的武京一切安然无恙的事情,松了一口气转身掀开帘子,终于得以休息。
武京,社稷坛。
祭坛内一派庄严肃穆之景,众臣整齐划一地排列站立着,目光都聚焦在前方净身后身着金丝龙袍的天轩帝。
云幡随风飘扬着,神案上摆着祭品,今日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是无尽的温暖。
“咚”一声鼓被敲响,天轩帝双手合十闭眼祈祷着,向天地神明奏章,祈求神明保佑家国,赐予丰收与民安。
“咚”鼓声二次被敲响,天轩帝身后并排站着的各个王爷纷纷上前一步,同皇帝一起进献祭品,献上美玉与帛绢。
李堇葵站得远了,只能隐隐约约认出华王还有长得像年老版窦明武的安王,剩下的估计就是素未谋面的锦王与岑王。
“咚”鼓声第三次响起,天轩帝从一旁的礼官手上接过火种,点燃了香火,线香被点燃后徐徐升起,整个祭坛变得烟雾缭绕。
他两手中指与食指夹住了香杆,大拇指则是盯着香的尾部,随后便将香举到了齐眉处,诚挚深切地鞠了三躬。
他每鞠一次,身后的大臣们就会跟着鞠躬,社稷坛里除了祭品与线香燃烧的声音,就只剩下旗幡自己同自己打架的声音。
末了,天轩帝将未燃尽的香杆插入了前方的炉灰中,退后了半步,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地做完后,一旁的礼官开始连续敲起了鼓。
华王在一旁看着天轩帝安然无恙地做完这些,脸色极其不好看,而皇帝则是毫无察觉似地注视着祭台。
“桥山巍巍,沮水清清。怀思我祖,智慧天成。服冕垂衣,播谷树桑。始作书契,创建文明。”天轩帝缓缓地庄重地念着祝词。
声音虽低沉但却透露着藏不住的虚弱,看来是华王那么多年给他下的毒积少成多,累积成疾。
他忍出咳意,继续念着:“桥山??,沮水滔滔。追思我祖,功丰德高。宾服储侯,惠及耄耄。教化天下,万姓来朝!”
说到最后鼓声停止,而他也仰头看向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喝福酒,祈天下!”礼官按照流程宣读着进行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