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1汤朝末六十岁老乞丐-25(1 / 2)

加入书签

最开始,皇后张元菲招收女官,男人们没当一回事,只当是她一个女人、女性楷模,自然是做好皇后这个天下之母的本分。

确实做得也很本分,办福利机构,收养孤寡老人和被遗弃的孩子,帮助老百姓伸冤,平息冤案、还百姓公平公正……

十年后的现在,文武大臣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被温水煮青蛙了。

有一些大臣在家里受了气,他的妻子被皇后影响,整天忙着自己的事情,再也不怎么管后宅的事情,妾室和子女整天哭穷……他悄悄的向皇帝吐苦水,让皇帝管管自己的老婆……

嬴建礼看了看他,冷笑道:“你的日子不好过,你以为朕的日子好过?”

大臣被噎住了,他脑子过了一圈……他们这陛下只有皇后一个女人,七个子女全是皇后所出,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在七个子女皆是有才有貌、有德有行之人,他压根不敢像唐玄宗那样胡作非为,而且还有太上皇看着。太上皇深受昔日太子子女病弱所苦,对现在这七个孙子孙女那是满意得不得了,若是陛下敢出幺蛾子,太上皇大概率要废了陛下,选择皇孙上位……

“陛下,臣……”

“你别整天在家里作威作福,朕都还做不到,也别整天听风就是雨,回去向你娘子服个软,不然按照乌娘子现在的情况,她可能会踹了你,带着自己的孩子另起炉灶,那你就惨了。”

大臣呆了呆,随后打了一个寒颤。

因为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且她跟皇后、昔日的承平太子妃、肃王妃等做生意做得热火朝天,早就不耐烦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等大臣离开,嬴建礼吐出一口气。

他忍不住嘀咕着:

??这些人都是傻子,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听信别人的挑拨离间……哼哼哼,还是菲菲厉害,不动声色的把朝臣家的女眷全给笼络过来,没看到诸位尚书大人一句话不敢坑声么?

皇后宫中,元菲在核对账目。

其实这几年时间,她也并没有想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当然,她精力旺盛,天性就喜欢琢磨很多事情,就喜欢冒险。

当安王妃那些年被压着,也知道她出不了头,只能忍着。

这十年时间,前几年徐徐图之,还是长女和二女慢慢长大,这俩可是跟哥哥们一起接受的教育,压根不服输,从十五岁开始,就想法子培养自己的人才,然后找准机会渗入官场。

先从都城之外扬名,再借着青天公主的名誉直接上朝参政,打朝臣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几年时间,朝堂上已经有了大公主、二公主的一席之地。

眼看着三公主、四公主也如法炮制……

当然,很快朝臣们松了口气,三公主四公主和二皇子三皇子四个兄弟姐妹跑出去闯荡了。

当然,他们不是空着手走的,各自带着一支军,打算去开疆拓土。

他们还不只是一个人走的,是把自己的另一半带着一起走,打算一起建功立业!

至于几个孩子?全部送到凤尾山住集体宿舍了。

太上皇嬴景思看着十二个孩子,陷入了沉思。

“呜呜呜呜,太爷爷,大哥哥欺负我?”

“你…打回来?”

嬴景思话音落,就见两岁小豆丁气冲冲地冲上去,拎着小拳头给了八岁的哥哥一拳头。

三公主一子一女,四公主两个女儿,二皇子三个子女,三皇子五个子女。最大的是二皇子的长子八岁,二子和女儿是龙凤胎;三皇子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三胞胎子女,最大的七岁,三胞胎三岁。

嬴景思嘴角抽了抽,这一群孩子凑一起就打架,但很快又和好了。

嬴景思有心想矫正女孩子们的思想,但他一开个头,两三岁的孩子还不懂,其他七岁以上的孩子都懂,尤其是四公主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人小,但最是护食,这个‘食’可不仅仅是食物,是一切属于她们的东西。

“太爷爷,你歧视我们!”

“太爷爷你是个坏蛋,不要你教我们!”

“我们去找高爷爷,哼!”小姑娘们说着就跑了,还把男孩子们全给一起带走了。

天阳被小姑娘们牵着手走过来,隐形的冲太上皇翻了一个白眼。

“你再这样,我就只能把你请出去了!”

“对的对的,我们要跟爷爷奶奶告状,太爷爷你不喜欢我们!”

“我们要跟阿娘告状,阿娘说的,她打仗挣爵位,是为了让我和妹妹能撒野!”

天阳忍俊不禁,嬴景思眼皮子直跳,他能屈能伸,憋屈的道歉。

小姑娘们大方的原谅了他,还语重心长的说道:“太爷爷,我很厉害的,我以后也要像阿娘那样厉害,像奶奶那样厉害,我还要当女皇!”

嬴景思老脸麻木,心中腹诽。

反正国内是当不了女皇,有本事去抢别人家皇位。

但嬴景思没想到跑出去的四个皇子公主,真的抢了别人家地盘,自己当家做主,几十年后就真的当了女皇。

民安十五年,跑出去的四个皇子公主自创伟业。

但留在朝中的大皇子、大公主和二公主斗得旗鼓相当,整个朝堂的文武大臣从最开始的警惕和防备,到现在的麻木。

民安二十年,经过五年的抗争,大公主和二公主联合起来压过自己的大哥,获得了皇帝皇后联合签发的圣旨,开放女子科考!

嬴景思:“!!!”

作为太上皇二十年,他也一直在关注着社会的变化。

女子科考这件事情,从十年前启蒙,五年前正式纳入讨论当中,在大公主二公主及皇后和天下女子的支持下,终于得到了认可。

三年后,第一批从头开始考科举的女子走到了会试环节。

两千多举人参考,其中女子有一百多人!

这个数据公布后,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振奋。

会试结束后,录取进士两百八十人。

其中,女子录取了十五人!

甚至第三名第四名都是女子,名叫姜书峥、姜书嵘。

是的,就是姜文漪养大的两个女儿,她们年纪也不小了,四十来岁的中年妇人了!

殿试结束后,依旧糊名阅卷!

最优秀的十份卷子出来后,邀请全朝堂的文臣来打分和排名。

最后,姜书峥、姜书嵘还都上了一个名次。

姜书峥第二名,姜书嵘第三名。

男人们不服气,但完完整整看了前十名的卷子后,又看了诸位阅卷老师给出的评语,只能服气。

当然可能心里依旧不服气,只以为是运气好,这次考试恰好考到了她们会的知识点而已。

民安二十五年,太上皇嬴景思驾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