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风波(1 / 2)
精美的锦盒里赫然放着一本书,那上头五个烫金的字莫名的晃眼。
“三公子怎么会送书来?”
看见书籍的那一刻,枇杷的心中既庆幸又疑惑。
云笙却是眉心一沉,眼底涌现出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她颤抖着手翻开一页,却发现那书上的文字竟然是他亲手抄录下来的。望着那隽秀的楷书,她心口一紧,像是被什么东西牢牢揪住,沉重得难以呼吸。
《李义山文集》!
那是她曾为了接近他而刻意拜读过的诗集,书上的第一页便是那首柔肠百转的《无题》。
思绪被牵引回了那个炎热的夏日,莲池边上的少年温润如玉,笑着递上了他亲笔写下的注释。
手指抚过那一句熟悉的诗文,一股难言的酸涩涌上喉头。
看着云笙眼底的悲伤,枇杷感怀地叹息道:“三公子是个好人,只可惜造化弄人,夫人与他有缘无份。”
说罢,她的目光落在了那崭新的书页上,眸中划过一丝忧虑。
“夫人,三爷若是知道三公子给你送书的事会不会不高兴啊?”
望着枇杷充满忧思的眼神,云笙指尖一颤,沉默地合上了诗集。
徐彦早就说过不希望她和徐溪再有来往。这书是韩平送来的,他是徐彦的心腹,自然不会帮着她隐瞒遮掩。
徐彦早晚会知道的。
他定然会生气,可送书是徐溪的意思,她事先并不知情,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
她轻轻合上锦盒,嗓音疏淡地说道:“放在桌子上吧。”
“啊?不收起来吗?就这样放在桌上,三爷见了不会更气吗?”枇杷的眼底满是疑惑,完全猜不出她的意图。
“收起来反而显得心虚,就放在外头吧。”
无论将书藏在哪里,徐彦知道了都会生气,就这么坦坦荡荡地搁在桌子上,他回来看见或许还会觉得舒坦些。
“好。”枇杷依言将锦盒放在了外头的桌子上,而后转身进去,拿起布巾继续替她擦拭头发。
许是午后睡得太久,到了夜里她就有些辗转难眠了。外头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极了她此刻阴霾的情绪。
如今她是这侯府的三夫人了,可脚下的路却并非一片坦途。
徐溪虽未能释怀,却还是选择了成全。可徐陵不一样,他对自己的背叛始终怀恨在心,定然不会轻易地放下。
老夫人今日虽然没有为难她,可往后呢?她真的会毫无芥蒂地接受自己这个儿媳吗?
除此之外还有掌握着内宅大权的陈氏和已经与她结怨的姚瑾,她们会放下心结与自己和解吗?
她烦闷地叹了口气,为充满荆棘的前路忧心不已,直到丑时才渐渐生出朦胧睡意。
次日起身的时候,她的眼底生出了一层淡淡的乌青,枇杷替她抹了一层厚厚的脂粉才勉强遮掩过去。
因为起的晚了,她连早膳都没用就匆匆赶到了松鹤院,可进门时还是迟了一步。
老夫人已经在饭桌前坐下,陈氏正殷勤地为她舀着燕窝粥。
“母亲,大嫂。”云笙缓步上前行了个礼,交叠在身前的手不安地捏着手心。
“嗯。”老夫人淡淡地应了一声,面色喜怒不明,“过来坐吧。”
云笙拘谨地走上前去,在老夫人右手边的空位坐了下来。
“用过早膳了吗?”老夫人一边搅动着碗里的燕窝粥,一边抬眸看向云笙。
“还没。”云笙柔声答着,因为不知道老夫人的喜好,所以只能干坐着,无法像陈氏那般殷勤周到。
“下回不必着急,用了早膳再来也是一样的。”
“是。”听了老夫人的话,云笙却没有丝毫懈怠,眉眼间反而越发恭敬。
“你年纪小,又没有人教导,许多事怕是还弄不明白。往后若有不懂的,就去问你大嫂。”
老夫人喝了几口燕窝粥就放下了,转而夹起一块松软的红豆糕,慢条斯理地嚼着。
“是。”云笙微微敛眸,温顺地应了下来。
“从前的事就此揭过,往后你要安分守己些,莫要再惹出什么事来。老三公务繁忙,莫要让他再为府里的事操心。我对你也没有别的要求,只盼着你能早些为他开枝散叶。”
吃完最后一口红豆糕,老夫人神色肃然地看向云笙,眼底既有告诫也有期许。
“是,母亲的教诲,儿媳定当谨记于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