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就在眼前(2 / 2)
船江先生开口后,坚定有力的声音开始在堂屋内回荡。
在场的世家子们,听到这番话后都瞪大了眼睛。
京城的夫子们多以清流自居,将实用学问视作末技,平常不屑于谈论。眼下船江先生开宗明义,明确了经世致用的重要地位,对大家来说既新鲜,又充满吸引力。
在场的所有学子都屏住了呼吸,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船江先生身上。
台上,船江先生继续侃侃而谈,把现如今屯田、水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大体向在座学子们介绍了一遍。
接下来,就是引用四书五经中的言论,简短证明这些事务的重要性。论证完成后,就开始谈当前朝廷在屯田等事务上采取的策略,以及遇到的问题。
绝大部分世家子在下边听得如痴如醉。而沈瑛在静心听了一会后,心头一动,意识到了些什么。
呃,船江先生讲学的内容,好像和他当年考公务员时学过的申论,有不少相通处?不同在于船江先生论述时的语言,要优美得多,引用举例更加详实和博大精深,论证结构也更加复杂精巧。
沈瑛心里琢磨道,对于文脉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古往今来的文章,果真是一脉相承。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沈瑛干脆拿当年申论写作的思路,来面对船江先生的讲学。
船江引用的那些事例、四书五经中的内容,沈瑛就把它当做申论材料,加以记忆、消化,理解提炼。
这一切都是为最后的现场策问服务。按照沈瑛的理解,如果想答好策问,就必须紧密结合对讲学内容的理解,就像写申论时要把握好材料精髓一样。
船江先生在上边滔滔不绝,沈瑛则边听讲,边紧锣密鼓地进行思考、提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将近两个时辰后,终于到了讲学最激动人心,最关键的环节。
现场策问!
“诸位,今天由我进行的讲学内容,就到此为止了。”
“论语有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下边就由诸位,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譬如最后谈到的西北屯田歉收问题,诸位有何见解?”
船江先生在讲完后,微笑着看向了眼前的沈瑛等人。
在场所有人的内心,一下子都躁动了起来:策问收徒环节到了!
谁都清楚,能拜入船江先生门下读书,意味着从今往后的功名路,要好走很多。触摸到科举桂冠,进士功名的可能性,都会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