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5长江(1 / 2)

加入书签

红烛摇曳,灯影朦胧,徐椒心神一晃,眼前不知为何浮现出宝觉寺上的那轮明月。

她下意识推开萧葳,让自己的心神回过一些。然而心口依旧如擂鼓,一声一声咚咚敲响着,徐椒觉得自己的脸热得发麻发烫,似乎有什么情愫养淌出来。

她连忙抓起手边载着美酒的壶,就着壶口狠狠饮下。

她道:“你何时出兵?”

萧葳被这不合时宜地问话问得一迟钝,而后他就在她身边坐下,取走她的酒壶道:“少喝些。”

徐椒没有理他,只是再问:“你何时出兵?”

萧葳道:“十五日后。”

徐椒惊讶道:“这么快?”

萧葳嗯了一声,拥住徐椒的身子,他道:“再耽搁,便是让他们站稳了脚跟。”

徐椒沉默,与大姐姐他们兵戎相见,纵然她心中早有准备,但时日渐近,她心中多少有些彷徨。

徐椒抬起眸,萧葳道:“萧济无治事之才,却有弄权之心。当年襄樊之战,便是他冒功激进,又妄图勾结北朝。只不过被大哥发现,这才没有得逞。”

“大哥将此事压下,而徐林也替他描补,这才使徐林背上粮草一案。”

徐椒皱眉道:“难怪徐林与萧济身边的胡卓不对付。”

“胡卓素来谄媚,是投机取巧之徒,然则萧济甚爱之。”萧葳轻笑一声,继续道:“如今胡卓已身居台阁高位,领事都督。”

“早听徐林说过,此人素来横征暴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徐椒眉头更加紧锁,她不信道:“大姐姐如何能忍这种人呢。”

萧葳捏着酒杯,酒盏中的茶水如一汪碧潭。轻轻晃动,泛着点点烛光。

他没有回答。可这个答案却已近在咫尺。

徐椒忽然明白过来,“内讧?!”

徐椒终于回过神来,萧葳这些日子不急于平叛,除了因为冬日水军行进不畅,恐怕也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他们内讧的时机。

仿佛窥探出徐椒的心事,萧葳解释道:“若是直接攻伐,他们定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但一旦承平,恐怕没有人想从功劳簿上下来。”

徐椒戏谑道:“如此,陛下这的队伍反倒是众志成城了。”

萧葳没有接话,而是抿过一口茶水,他将杯子搁下,忽然有些犹豫道:“舜英。”

“兵情凶险,我在荆州虽枕戈待旦,屯兵数久,但到底无法预知未来。我的意思是,你过几日启程西向,由夷陵秘密入川。”

徐椒下意识道:“你要御驾亲征?”

可是,既然要御驾亲征顺流而下,主战场又非江夏,为何要她秘密入川。难道荆州也会有危险?

“豫州?难道这次还有北边插手?”徐椒惊讶道。

萧葳颔了颔首,目光深不可测,幽幽道:“恐怕不止。”

他沾了清茶,在案上写了几个字,徐椒看着渐渐干涸的字迹,恨恨道:“灵璧、舞水?????他们真是舍得割地。也不知道他们拿来的脸打着大哥哥的旗号,大哥哥当年拼命夺来的土地,如今就由着他们这样卖掉。”

萧葳神色却平静:“豫州若发兵荆州,我虽有所准备但到底腹背受敌。川蜀有群山屏障,暂能周全。”

她道:“此仗,几层把握。”

萧葳道:“六成。”

徐椒道:“既然六成把握,又何须入川。”

萧葳深吸一口气,他别过头,快言道:“无论你信不信,我都愿你平安无虞。即便只有一成,我也不敢去赌。”

萧葳不敢看徐椒的模样,身上的伤口忽然又麻痒起来,他忍住不断侵袭而来的痛楚,道:“明日恐怕有雨,春雨偏寒,切记添衣。”

说罢,他飞也似地起身离开。

不知过了多久,徐椒对早着已空置变冷的茵垫,心中思绪如麻。

她拿过酒盅与酒壶,想要给自己再续上一杯,却发觉酒杯中还置着萧葳的残茶。

徐椒只得对着壶再抿上一口,冰凉的液体自喉头而下,甘苦相交,清浓集汇,竟品咂出了千般滋味。

她披衣缓缓起身,却看见匆匆而来的袁景,袁景袍服虽看似齐整,却见腰带歪歪斜斜,又无佩饰,想来是自己匆忙间系好的。

袁景作揖道:“皇后殿下,臣要五日后行礼娶青袖过门。陛下那里已请好旨意,但臣斗胆恳请殿下这里做一回青袖的娘家。”

徐椒微微惊讶道:“这么快?”

袁景笑了笑,“兵情难测,生死未料,臣想在出征前与青袖结作夫妻。即便将来??????”

徐椒截住他的话道:“郎君慎言!此番正义之师,必胜无疑。只是,青袖她愿意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