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1 / 2)
为着宝玉一席话,黛玉一夜辗转反侧,好容易浅浅睡了几刻钟外头天已大亮。她素来小心,惟恐误了时辰让旁人等她,忙披衣起身。
李阿姨习惯早起锻炼,在大观园里溜达了一圈回来时刚巧撞见黛玉伸手推开窗?。她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小跑过去搭把手:“姑娘怎么不多睡一会儿,现在还不到七点,早着呢。”
黛玉虽不知李阿姨说的七点是什么时辰,但看了眼怀表,已是卯正三刻。她笑说:“时候不早了,我还是早些起来,免得误了朱姐姐的事。”
李阿姨来时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来照顾人的不是来管教人的,故而也不很劝,立即给黛玉打来水洗漱,顺口说道:“今天要去医院,许多检查要空腹,姑娘千万别吃东西。”
这事昨日朱丽也千叮咛万嘱咐说了数次,黛玉笑道:“阿姨不必挂心,我记下了。”
黛玉向来出手大方,见李阿姨一大早就忙前忙后,心头过意不去想拿出银钱来打赏。只是她的银子一贯是紫鹃管着,从未带在自个儿身上。
好在随身的荷包里装着数个瓜果样式的金银锞子,是年节里贾母叫人打了出来当作压岁钱赐给孙辈们的,年年都有算不上稀罕,姊妹们要么留着把玩、要么拿来赏人。
黛玉倒了出来,亲手赠给李阿姨:“阿姨费心了,拿着打酒吃吧。”
“使不得使不得,这我可不能拿!”李阿姨连连摆手,恨不得躲到八百米外去。
黛玉不免有些微愣怔,从前让紫鹃打赏丫鬟婆子时,对方都是嘴上客气几句就又欢天喜地接过,她暗道:难道他们这儿的规矩光连个打赏也要“三辞三让”不成?[1]
她捧着手里的金银锞子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不过既是拿出来了又岂有收回去的理,只得红着脸儿又往李阿姨手里送。
金银锞子像过年的红包在两人手中推来还去,一个执意不受,一个坚持要给。
最后李阿姨正气凛然道:“照顾姑娘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姑娘还是快些收回去吧。”
竟是真的不要。
贾府的媳妇婆子十个里有九个是难缠的小鬼,纵然给够了好处还在背后说三道四。
好生清正严明的规矩!黛玉赞了一声,见状不禁高看李阿姨三分,心道:她坚持不受,若是执意打赏,倒像是看轻了她,不如日后再好生谢她。
黛玉这般想着,一面把金银锞子收起来,一面又再谢了李阿姨几回,仔细梳洗一番后出了潇湘馆。
她本是沿沁芳溪漫无目的走走,谁料思及昨夜心事一时出神愈发不知走到了何处,倏尔一抬头却瞧见前头粉墙环护绿柳周垂,竟是不知不觉走到了怡红院!
黛玉心下自思:既走到了这儿,不进去看看倒像是我有意避着他。
就又独自走去。
她一入院中瞧见屋门大开,便顺着两边的游廊进屋。宝玉正披散着头发站在碧纱橱外头唉声叹气,见了黛玉进来,喜道:“好妹妹,你可算来了,替我梳上头吧。”
黛玉知他脾性古怪,等闲不让老嬷嬷们进他的屋子、动他的东西,只要丫鬟们伺候。如今点头让照顾他的王阿姨住进怡红院已是事急从权,但让阿姨给他梳头他是再不肯的。
黛玉笑道:“你怎么不找你云妹妹去?”
宝玉又千央万求,黛玉方才应了下来,依着湘云昨日的样儿,把宝玉四周短发编成小辫,归拢在头顶后又拢共编成一根大辫,用红绦系住发尾。
这虽是平日宝玉不出门时梳头的法子,与今日情形有些不合,但宝玉惟恐惹得黛玉恼他,便只同她说些顽笑话,不提这桩事。
黛玉记得从发顶到辫梢一路要编上四颗带着金坠角的珍珠,一连编了两颗,又往匣子里取去却不见旁的了,她纳罕地问了一句:“昨儿个云儿替你梳头时还剩三颗,怎么又少了一颗?”
↑返回顶部↑